本站熱搜:  小孩自閉癥  孤獨癥癥狀  自閉癥天才  自閉癥治療  自閉癥語言訓練方法

孤獨癥流量門戶 自閉癥機構入駐
  • 您當前位置:
  • 自閉癥康復
  • 關于長春市特殊教育實施醫教結合的建議

關于長春市特殊教育實施醫教結合的建議

來   源: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關注機構:
聯系機構:
摘   要:醫教結合是當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它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我國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有所下降,早產兒童的存活率上升,但他們遺傳性疾病在生長發育中會暴露出某些障礙或缺陷,如腦癱、智力障礙、自閉癥等病癥,導致特殊教育的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關鍵詞:自閉癥,醫教結合,特殊教育,早期干預,殘障兒童


特殊教育實施醫教結合


醫教結合是當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它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我國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有所下降,早產兒童的存活率上升,但他們遺傳性疾病在生長發育中會暴露出某些障礙或缺陷,如腦癱、智力障礙、自閉癥等病癥,導致特殊教育的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年來,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生源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盲、聾生數量急劇減少,智障、自閉癥、唐氏綜合癥的兒童少年數量增速較快。針對當前長春市特殊教育學生結構性的變化,今年1月開始,市政協文教委組織委員和專家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深入調研。根據會議的安排,結合調研了解的實際情況,我僅就在特殊教育中如何開展醫教結合,談幾點建議。


一、什么是醫教結合


  醫教結合是通過醫教結合的方法,使身心障礙兒童得到早期干預,從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正常人的生理或心理機能。
  醫教結合的“醫”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利用先進的臨床醫療技術對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各種疾病實施專項檢查、診斷、治療;其二是利用康復醫學的手段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體各方面的功能。
  醫教結合的“教”是根據殘疾兒童其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教育、訓練、醫療和康復綜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會影響下對其所進行的補償與補救性教育。


二、醫教結合有什么意義


醫教結合的基本原則在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醫教結合強調的是“早”,通過早期開展,可以杜絕或降低殘障兒童的發生,有利于全民素質的提高;可以治療或補償缺陷,有效防止殘障程度進一步加深;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殘障兒童的潛能,使其社會行為和情感得到良好發育,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身心殘疾兒童及早融入主流社會。

早期干預是對學齡前有發展缺陷可能或已出現發展缺陷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營養、醫療、心理咨詢、社會服務及家長養育指導等綜合性服務。通過科學系統的早期干預,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在身體、行為、認知、情緒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發展得到改善和提高,為其以后進入普通教育機構創造條件。

醫教結合架起醫學與教育的橋梁。特殊教育離不開醫學,醫學為特殊教育奠定了基礎,而特殊教育又促使醫學的跟進,兩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三、外地開展醫教結合的經驗做法


調研組經過大量資料查詢、函調了全國同級城市特殊教育的經驗做法,發現有些城市在醫教結合工作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

上海市早在2013年,就在醫教結合方面邁出了步伐,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成果鑒定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根據視力、聽力、智力殘疾、腦癱、自閉癥等各類殘疾兒童的實際需要,將醫教結合的服務內容從傳統的教育、康復領域擴大到保健領域,將服務對象從少部分殘疾兒童擴大到全體殘疾兒童,為每一個殘疾兒童建立個人檔案,開展個別化醫教結合服務,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實現醫教的融合。

青島市建立了醫教、康教結合的運行機制。一是建立殘疾兒童確診、報告定點醫療機構制度。根據殘疾兒童的類別和醫療機構的專業特色,指定區市級以上醫院為殘疾兒童確診、報告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和??漆t生按照相關專業標準對殘疾兒童的確診做出準確的判斷,出具診斷報告。二是完善殘疾兒童健康評估及入學安置制度。殘疾兒童入學鑒定和咨詢委員會負責對殘疾兒童進行健康評估和入學安置。衛生計生部門負責制定殘疾兒童健康評估實施方案,教育部門負責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評估,會同同級衛生計生、殘聯部門共同制定個別化的教育、康復、保健、入學安置等建議。三是建立特殊教育學校與醫療機構合作制度。特殊教育學校積極與定點醫療機構建立雙向服務關系。醫療機構采取包校包片的方式,定期到學校開展專業服務,把醫療服務從醫院延伸到學校,為學校及服務區域內的殘疾學生提供醫學檢測、評估與康復訓練服務。

沈陽市在《沈陽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4-2016)》中也對醫教結合做出了部署,2016年年初沈陽市教育局與市衛計委聯合制定了《沈陽市特教學校與醫療機構開展醫教結合工作的實施方案》。一是各區縣(市)教育局、各特教學校與醫療機構對接工作,與醫療機構合作共同研究確定具體合作方案,建立合作機制,制定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探索“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合作模式。二是各區縣(市)教育、醫療等人員積極參與到醫教結合工作中,幫助特教學校通過以醫促教、以教促醫、醫教共建等方式,不斷豐富醫教結合工作內涵,有效促進殘障兒童正常功能的發展。三是依托指導醫生對特教教師普及相關康復知識,同時積極配合指導醫生,幫助他們了解殘疾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多渠道的合作、交流和培訓,建設符合沈陽醫教結合需要的教師和指導醫生隊伍。


四、長春市醫教結合的現狀


根據數據統計,目前長春市在校在籍的特殊兒童少年中,患有智力殘疾609人,腦癱114人,自閉癥444人。并且患智力殘疾、腦癱、自閉癥的特殊兒童少年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自2013年,由長春市民革、長春市教育局、吉大一院共同聯合,積極嘗試公益性醫教結合的醫療康復的探索之路。從南關區自強小學特教輔讀班開始,對6所小學輔讀班的39名學生進行了醫療康復教育。

(一)有效開展診斷篩查。分別對學齡期自閉癥兒童和腦性癱瘓及發育障礙兒童進行了診斷篩查,包括相關基因分析,確診自閉癥兒童和腦性癱瘓及發育障礙共32名。

(二)建立個人康復檔案。為39名學生建立了個人的康復檔案,并進行了跟蹤治療。

(三)開展康復培訓工作。對在校老師及家長進行了一對一的康復培訓,對在校老師12名及家長42名進行康復培訓。


截止目前,經過3年多努力實踐,學生家長與特教老師基本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康復治療的方式方法,孩子們的功能性障礙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由于長春市的醫教結合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也囿于參與醫療康復的力量有限,我們的公益幫扶僅限于公辦的6所特教輔讀班。讓所有特殊需要的學齡自閉癥兒童都能像普通孩子一樣享有優質教育,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個要素,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五、長春市實施醫教結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全民對特殊兒童的疾病認識不夠。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特殊兒童家長對孩子本身疾病認識不夠,做不到早期干預(早發現、早診斷、早期教育);以至于不重視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忽視了特殊兒童的早期治療,也耽誤了特殊兒童的康復。

(二)對特殊兒童的殘疾類型以及殘疾程度評估不到位。目前,對有些特殊兒童入學前診斷不明確或病情評估不準確,影響下一步的康復及教學方案的制定。

(三)特教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還不夠。大部分特教教師不能夠勝任醫教結合的康復任務。這次調研中掌握各特殊教育學校特教教師80%從普教轉崗;15%左右是專業畢業,但也存在理念需要更新,專業知識不夠深入準確;5%是專業畢業的新生代年輕教師,配備比例嚴重不足。大部分教師進行特教兒童的教學培訓,醫療知識不夠專業和深入準確,不能很好的把握特殊兒童的病情;特教教師康復訓練理念陳舊,手段單一,特教教師在教學實踐和康復訓練中不能靈活運用康復技能。

(四)特殊兒童的家長對實施家庭教育存在困惑。由于家長缺乏對特殊兒童的醫療及教學知識的了解,并且特殊兒童的疾病打亂了生活習慣和生活節奏,造成了家庭成員間溝通的困難;以及對指令執行常常出現偏差,家庭成員互相責怪,互相推諉,所以妨礙了特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也影響特殊兒童康復效果,甚至導致反彈。

(五)對殘障兒童尚未建立健全統計監控體系。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現在關于特殊兒童的數據統計不是很完善,缺少長春市殘障孩子疾病篩查、統計、建檔的數據庫和機構。很難對本市、本省、乃至全國的特殊兒童做出定量分析,網上查閱的數據比如自閉癥在中國的發病比例,都是經過與發達國家的對比反推出來的,不能客觀的反映中國現狀,也就不好做出科學判斷。


六、關于長春市全面實施醫教結合的建議


(一)建立與完善長春市醫教結合的支持體系

實施醫教結合是一個涉及到全社會參與的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整合社會資源,集聚多方力量。政府應搭建醫教結合的平臺,調動各方力量來參與到這項民生工程中來,從家庭到學校,從社區到社會,促進醫教結合的有效落實。

一是建立特殊教育學校與醫療機構合作制度。政府成立專門機構統一協調醫、教、保三方,調配人員、資金、編制,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特殊教育學校與定點醫療機構雙向服務關系。醫療機構采取包校包片的方式,定期到學校開展專業服務,把醫療服務從醫院延伸到學校。二是衛生系統的教育康復機構,如聾兒康復中心,各醫院咨詢、檢查、訓練部門。三是民政系統的教育康復機構,如兒童福利院、訓練中心以及民政部門舉辦的學校和各種學習班。四是教育系統的特殊教育康復機構,如各級各類的特殊教育學校、輔讀班、隨班就讀、送醫送教上門。四是殘聯系統的教育康復機構,如殘聯舉辦的訓練中心、學校和各種學習班。五是財政支出的支持與政策保障。六是人社部門對參與教育、康復的人員保障與調動給以的政策支持。


(二)實現特教學校及普校特教班醫療康復和教育康復有效銜接

1.特殊兒童的教育康復。入學前要有權威醫療結構的診斷和病情評估,入學后由醫生和特教教師共同制定針對每個特殊兒童的個別化的教學康復計劃。由醫生定期到學校進行康復指導和病情變化評估。

2.特教教師的醫療知識培訓。一是由教育局組織定期由權威醫療機構醫生進行特殊兒童相關醫療康復知識講座,提高特教教師的醫療康復的知識水平。二是特教教師分期分批到醫療機構臨床參觀學習,提高特教教師的臨床實踐經驗。

3.特殊兒童家長培訓。由特教教師和醫生共同進行家長的教育和醫療康復培訓,盡量保證家長在特殊兒童課余回家及放假期間能夠繼續康復訓練。

4.送教上門。由學校、醫療部門和殘聯共同推行。


(三)建立完善科學醫療教育模式,有效提升特教教師專業化水平

1.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即樹立醫教結合的康復教育理念。認識到要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始終關注特殊兒童的康復,有機地把各種康復手段運用到教學中去。

2.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即學習相關的醫學知識與專業技能。老師們不僅在我們組織的教學中,比較系統的了解各類在校殘障學生生理、心理病因和表現癥狀,還將學習到相關的康復教育對策,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3.改進教師的教育方式。即改變傳統的以學科知識傳授為主的教育模式。老師們積極探究在教學中采取各種輔助手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得到康復訓練,促進學生的康復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4.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即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的能力。老師們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攻破難題,開創先河。如腦癱教育,智障學生的素質培養、隨班就讀學生的康復訓練、特奧融合等。


(四)加強特殊兒童家庭醫療教育,切實提高家庭醫療教育質量

家庭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它是以家庭長者的言行作為對其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員實施影響的一系列活動為基本特點的,家庭教育對特殊兒童來說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

1.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設計。對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必須首先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教學計劃,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其次要有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第三要給孩子一個和諧、融洽和寬松的生活、活動與學習環境。第四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孩子成長檔案。

2.家庭教育的實施。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實施必須要有所有家庭成員承擔,而絕不是家庭中某一個人的事情。在家庭教育實施過程中,家庭成員必須分工合作,但是要嚴格按照教育目標和教育計劃進行。一是要制定好家庭作息時間表。二是要調整好飲食。三是要安排好孩子學習與休閑時間。四是要調整好孩子的睡眠時間。


(五)建立健全殘障兒童的統計監控體系

建議衛計部門成立專門的機構或部門,建立健全統計監控體系。一是建立長春市殘障孩子疾病篩查、統計、建檔、醫療機構,建立健全特殊人員數據庫。二是建立健全殘障孩子(自閉癥、智障、腦癱、唐氏綜合癥等)數據統計,對所有就診兒童登記造冊,以便政府做出科學判斷。并動態監控相關殘癥的情況變化,為加強相關特教、醫教、康復提供基礎數據。三是整合統計監控資源,將對特殊人員的數據統計納入全市疾病統計監控體系,加強對數據的統計分析,為有效預防和監控提供基礎依據和保證。


(六)普及醫教結合知識,增強全民參與意識

要有效幫助特殊兒童克服障礙,增強適應能力和融入社會群體,在社區利用宣傳畫、條幅等開展大力宣傳,邀請專家開展醫教結合宣傳活動,尤其是通過媒體宣傳,在自閉癥日或殘疾人日等進行大規模宣傳活動。除了靠特教教師的努力外,首先還需通過全校參與,其次各專業人員互相協作和支持,第三家長參與和配合以及社會人士的接納和支持,為特殊兒童提供積極關懷、共融和諧的生活環境,使能不斷改善和提升學習能力。

展開全部

來源機構專欄sign up

以琳:因為愛,所以專業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發育行為兒科
機構簡稱: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成立時間:1949年07月28日
區     域 :吉林
單位性質:公辦診療醫院 | 科研學術機構 | 事業單位
優勢課程:學術科研 | 評估診斷
最新文章

作者專欄sign up

賈飛勇
賈飛勇
人物性質:診治醫生 | 科研專家
所屬單位: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發育行為兒科
人物特長:診治醫生 | 科研專家
區     域 :吉林長春市
單位性質:公辦診療醫院| 科研學術機構| 事業單位
熱點文章

相關文章sign up

相關論文sign up

相關資訊sign up

相關視頻sign up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