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兒來上自閉癥孩子融合班?媽媽想對大家說...
孩子干預有取得跨階段進展后,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在恩啟的線下中心,有專門針對這個階段的融合預備課程,這個暑假,在這個為特殊小朋友打造的融合預備班里,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Carl,他是唯一沒有譜系障礙和發育遲緩的普通男孩。
為什么Carl的媽媽讓孩子上融合預備班?
進入班級后他又收獲了哪些有趣的經驗?
Carl是如何融入團體的?
他對身邊的小伙伴有什么樣的感受?
帶著諸多好奇,我們采訪了Carl的媽媽...
小編
Carl媽媽你好,我很好奇,你為什么會帶著Carl來機構參加融合預備班,而不是帶孩子去早教中心或者托育中心?
Carl媽媽
Carl下半年就要進入幼兒園了,在這之前他還沒有集體生活的經驗,為了讓他更好的適應幼兒園,我想給他找一個過渡的機構。我希望他能有一個好的體驗,不要覺得去學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當時在朋友圈看到宣傳資料,以為是普通孩子的課程,后來看到課程內容、設置、人員配比是我們想要的,而且在身邊也有特殊小朋友,所以就決定先試試。
早教中心里面大部分是需要親子參與的課程,并不能很好的鍛煉他的獨立性;托育中心,老師的配比并不高,所以,給的支持可能不及時或者會顧及不到,作為一個過渡性的選擇,我覺得融合預備班是符合我的需求的。而且,老師每天會反饋孩子的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的視頻照片,讓我們很放心。
小編
Carl喜歡來機構嗎?
Carl媽媽
他喜歡,因為這里有很多家里沒有的玩具、器材,而且老師們都比家里人更會玩。
小編
你是怎樣對Carl講他要去上課的地方?有沒有特意介紹其他同班的小伙伴或注意事項?
Carl媽媽
我們在家里總是會告訴他,表現特別好的小朋友才能去幼兒園,才有機會上課,所以帶他上課,是對他的認可,他做得很好才有機會去。
其他小朋友沒有提前講什么,我認為,孩子在相處過程中,自然會有他的感受和想法,并不需要成人去提前規劃,那樣可能會限制他的發揮。事實上,Carl后來還是發現了小朋友的一些特點,比如“他不愛說話”,但并沒有阻礙他們好好相處。
當然,我提前也咨詢過老師,能進入融合預備班的小朋友,都是表現特別棒的小朋友,不必擔心有行為問題,而且在后面的接觸中,我發現這一點甚至好過很多普通孩子。
小編
送Carl來機構,家里有沒有人反對?
Carl媽媽
有的,但不強烈。我都一一說服了他們。首先,最擔心的肯定是行為問題,這點并沒有;其次就是,孩子之間最大的不同是在思維方式上,這部分其實更多的取決于家長和老師的引導,而非這個年齡的小朋友去給予,所以并不影響他上課的初衷。
我很想讓Carl明白,世界上的人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他也一樣,那么我們對所有人都應該有尊重和理解。這樣,他也能獲得很多平靜和幸福。當然這樣深的概念,需要長期引導,也并不是一次體驗可以完成的,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小編
你感覺機構里其他小朋友和Carl或者你身邊的普通小朋友,有哪些異同?
Carl媽媽
相同點就是,小朋友當然都非??蓯?,而且他們都能感受到周圍環境的善意,是不是友好。對于課堂上有趣的事物,都很愿意參與。
不同點就是,我發現其他小朋友的紀律性其實是更好的,也更聽話。這與經歷有關,Carl沒有經歷過密集學習的環境,以及單獨上課,所以開始的時候常常不守紀律,但是一周以后就好了很多。
另一方面,我發現班上的同學可能會“接不住話”,比如Carl非常喜歡汽車,當其他小朋友想玩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交涉,老師會引導講出來:讓我玩一會兒好嗎?Carl可能會拒絕或者說:它壞了,你玩不了。
這個時候孩子沒有自發的反饋,還是需要老師引導小朋友:沒關系,我們一起去找找別的小汽車,然后一起玩吧。但是最近,有了可喜的變化,班上有小朋友會模仿他說話,他也會覺得很有趣,兩個人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
如果他跟小朋友主動講了幾次,都沒有得到反饋,那么也就不會再跟他說了,也不主動找他玩。平時在小區里面,小朋友經常會因為一件成年人理解不了的事情哈哈大笑,比如他形容蟲子很長會說:這是一條加長蟲子。旁邊的小朋友會說:對呀,是呀,是加長蟲子,然后就很開心。但成人一般不會這樣去描述,也理解不了這種快樂,但這就是他們小朋友的溝通方式。
小編
你覺得Carl在這里最大的進步是什么?
Carl媽媽
就是剛剛講到的,紀律性,聽老師指令的能力比以前好,還有適應性有提高。另外,他很自在,也很自信,因為只有自信的時候才會愿意幫助別人。在這里他很樂意幫助其他人,比如幫小朋友擰開杯子,幫老師扔垃圾等等。其實,孩子也會感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特點,比如不愛說話,我們會引導他,這個小朋友可能有其他方面特別厲害,你再觀察一下。
在發現同伴不一樣后,依然不影響好好相處,這也是很棒的一點。
還有生活自理能力有進步,在家里即使會做的事情,他都更習慣讓爺爺奶奶幫忙,經過幾周的學習,他自己吃飯、喝水、收拾玩具、處理垃圾、如廁等等,都有明顯的進步。這些能力,如果進入幼兒園,可能老師很難分配給每個孩子那么多時間去培養,所以,提前準備很重要。
他很喜歡上課,而且每天去都很積極。所以,我們過渡的目的已經達到。
小編
關于課程,您有什么想法或建議嗎?
Carl媽媽
通過老師們每日的反饋和視頻,我覺得課程內容非常有趣,比如有很多游戲環節,還能去社交情景教室里體驗沉浸式的場景,之前Carl是很抗拒進入密閉式空間的,但現在適應的很好,回來告訴我他很喜歡這些游戲環節還有實驗課。
也能及時給每個孩子應有的支持,聽說接下來的課程,在社交方面增加了很多設置,我也很期待,讓他能學到更多社會規則和社交技巧,以更好的適應接下來的幼兒園生活。
小編
最后,您有什么想跟家長分享的嗎?
Carl媽媽
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多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孩子,用積極的態度去理解身邊的事務,這樣孩子也會收獲成長。在這里不僅學到了規則和基礎能力,還為孩子打開了另一個廣闊世界的大門,就是接納不同。
的確如Carl媽媽所說,無論是星娃還是普兒,孩子在獲取適應群體性社會生活的技能時,成長和學習需要同伴相伴,在群體環境下孩子們能夠更好的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2023-01-10
2022-03-14
2021-08-17
2021-06-14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18
2021-04-14
2021-08-31
2020-12-23
2020-11-13
2020-09-06
2023-02-27
2020-09-23
2022-11-15
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