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熱搜:  小孩自閉癥  孤獨癥癥狀  自閉癥天才  自閉癥治療  自閉癥語言訓練方法

孤獨癥流量門戶 自閉癥機構入駐
  • 您當前位置:
  • 自閉癥康復
  • 國外近 20 年自閉癥譜系障礙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進展

國外近 20 年自閉癥譜系障礙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進展

  • 2021-12-31 21:34:33
  • 1.2W次
來   源:現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21 年 第 2 期
作   者:
摘   要:縱觀國內,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甚少,僅有 的幾項研究停留在現狀描述階段,對于如何塑造 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如何干預 ASD 個體親社會 行為的實證研究幾乎沒有。 因此,應借鑒國外多樣 化的干預方法和策略,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創 新,探討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本土干預方案。
關鍵詞:國外自閉癥,阿斯伯格綜合征,,自閉癥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高功能自閉癥


? 劉 欣??1, 2 向友余???1, 2

 (1.重慶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特殊教育系 重慶 401331; 2.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市特殊兒童心理診斷與教育技術重點實驗室 重慶 401331) 

[摘 要] 采用文獻計量法及知識圖譜可視化的方法,對 Web of Science 核心數據庫中 2000—2020 年與 ASD 個 體親社會行為相關的文獻進行定量統計,結合 CiteSpace 軟件,從發文量、發文國家、關鍵詞等方面對 ASD 個體親社會 行為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并從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水平、影響因素、干預策略、評估與測量四方面進行深入闡 述。 結果顯示,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能力總體偏低,且受家庭、社會及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國外針對 ASD 個 體親社會行為的干預方式多元,如藥物治療、同伴干預等,但缺乏針對 ASD 群體的評估工具。 未來可加快研發專門的 評估工具,促進干預方式本土化的研究。 

[關鍵詞] 自閉癥譜系障礙;親社會行為;發展水平;影響因素;干預策略;評估與測量

 [中圖分類號] G769

 ? 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CYS20235)研究成果。 ?? 劉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性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 E-mail:1059183614@ qq.com。 ??? 通訊作者:向友余,教授;研究方向:發展性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教康整合。 E-mail:1405538119@ qq.com。


 一、引言 

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 下簡稱 ASD)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展性障礙,主要 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行為刻板重復、興趣狹窄等, 包括阿斯伯格綜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礙等障礙類 型[1] 。 目前,ASD 的病因仍是世界難題,其發生率 卻在逐年攀升。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以下簡稱 CDC)2020 年 3 月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 ASD 發生率已上升到 54 ∶ 1[2] 。 ASD 個體由于特定的缺陷導致其在社交 互動、眼神交流、共同興趣、分享以及解釋社會線索 等方面存在較大障礙,進而影響社會交往能力的發 展,如在自由游戲中表現出較差的社會交往技能, 且缺乏合作[3] 。 親社會行為( Prosocial Behavior),又叫利社會 行為,最早由美國學者 Lauren 提出,指符合社會期 望,能使他人獲益并促成和諧關系的行為[4-5] ,如謙 讓、幫助、合作、分享、同情、安慰等,是一種與破壞 性行為、攻擊性行為相反的積極社會行為[6] 。 普通 兒童 2 歲就能發展出 20 多種親社會行為,且隨著年 齡的增長,親社會行為水平不斷提高[7] 。 然而,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能力整體偏低,社交意愿不強, 導致其常處于社會邊緣狀態[8] 。 特別是 ASD 兒童 常存在攻擊性行為和情緒行為問題,更易受到普通 兒童的 排 斥, 不 利 于 同 伴 關 系 和 師 生 關 系 的 發 展[9] 。 因此,加強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對其 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國內針對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較 少,且多集中在理論探索階段。 鑒于此,本研究通 過梳理國外的相關文獻,分析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 的研究進展,為我國開展自閉癥個體親社會行為的 研究和教育干預提供借鑒。

二、研究方法

 (一)資料來源

 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為檢索源, 檢索年限設置為 2000—2020 年。 本研究采用布爾 邏 輯 檢 索, 通 過 “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perger”“ASD” “Autistic” 等與 ASD 相關的關鍵 詞和“Prosocial Behavior” 進行組合展開檢索,共檢 索出 255 篇文獻。 對檢索結果進行篩選與提煉,保 留語種為英語、文獻類型為研究型論文(Article)的 文章,再利用 Citespce 軟件刪除重復文獻,最終得到 有效文獻 171 篇。

 (二)數據處理 

研究使用 Cite Space5.6.R4 和 Excel 2019 展開 分析。 其中,Excel 2019 對發文情況和文獻被引頻 次進行統計。 將檢索得到的 171 篇文獻轉換為可識 別的數據格式后導入軟件 CiteSpace5.6.R4,建立以 “ASD 親社會行為”為主題的數據處理項目,時間跨 度為 2000—2020 年,以年為切割單位展開分析,得 到關于 ASD 親社會行為的可視化圖譜。 

三、研究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發文量與發文被引頻次年份分布 圖 1 ASD 親社會行為文獻發表數量的 年份分布(2000—2020 年) 圖 2 ASD 親社會行為文獻被引頻次的 年份分布(2000—2020 年) 從 ASD 親社會行為研究的文獻數量和被引數 量的時間分布來看(見圖 1 和圖 2),在 2000—2020 年間,ASD 親社會行為研究的文獻數量和文獻被引 頻次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表明關于 ASD 親社會行 為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二)國家分布

 對文獻的發表國家進行分析發現,共納入 33 個 國家的研究。 其中,發文量≥ 3 篇的國家有 13 個, 發文頻次排名前 5 的國家依次是美國(63 篇)、英國 (21 篇)、澳大利亞(14 篇)、德國(12 篇)、荷蘭(12 篇)。 中心性排名前 5 位的國家依次是德國(0.47)、 美國 ( 0. 41)、 英國 ( 0. 33)、 意大利 ( 0. 12)、 荷蘭 (0.11)。 由此可見,教育較為發達的美國、德國、英 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在 ASD 親社會行為領域的研 究中起到了導向和引領的作用。

 (三)發文作者

 對文獻的作者進行分析發現,發文頻次≥5 篇 的作者共有 8 位,按發文量排名依次為 Carolien(10 篇)、Brianl(9 篇)、Hidenori(7 篇)、Richard(7 篇)、 Misturu(6 篇)、Yuki(6 篇)、Mina(5 篇)、Tamsin(5 篇)。 相關研究者之間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其中高產且影響力較大的研究者為 Hidenori(日本 北九州醫科大學生理學系),他與 Yuki(東京大學心 理學系)、Yuta(神戶大學醫學研究生院)、Kiyoto(東 京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學系)等眾多研究者建立了 緊密的合作關系。

 (四)研究學科 

對文獻的研究學科進行分析發現,該領域的研究 共涉及 68 個學科。 對相關學科進行合并后發現,發 文頻次排名前 5 的學科依次為心理學(114 篇)、神經 科學和神經學(78 篇)、精神病學(36 篇)、教育與教 育研究(16 篇)、特殊教育學(15 篇);中心性排名前 5 的學科依次為心理學(0.28)、精神病學(0.21)、教育 與教育研究(0.21)、特殊教育學(0.15)、神經科學和 神經學(0.13)。 由此可見,關于 ASD 親社會行為的 研究涵蓋了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諸多學科,且各學 科之間關系緊密。 因此,對于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 的干預及康復需要各學科之間的通力合作。

 (五)文獻共被引分析

 經文獻共被引分析,得出共被引頻次及中心性 排名前 5 的文獻,詳見表 1。 

表 1 共被引頻次及中心性排名前 5 的共被引文獻 作者 題目 年份 被引頻次 中心性 頻次排名 中心性排名 Andari 等[ 10] Promoting social behavior with oxytocin in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10 17 0.13 1 4 作者匿名[ 11] Reviewexamines use of oxytocin for some psychiatric disorders 2013 16 0.14 2 2 Baumgartner 等[ 12] Oxytocinshapes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trust and trust adaptation in humans 2008 13 0.14 3 3 Anagnostou 等[ 13] Intranasaloxytocin versus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2 12 0.19 4 1 Kosfeld 等[ 14 ] Oxytocinincreases trust in humans 2005 9 0.12 5 5 Guastella 等[ 15 ] Intranasal oxytocin improves emotion recognition for youth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10 5 0.12 6 6 Domes 等[ 16 ] Oxytocin improves “ Mind - Reading ” in human 2007 4 0.11 7 7 由表 1 可知,催產素( oxytocin) 對 ASD 個體的 干預影響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催產素對 ASD 患者的社會認知、情緒認知、信任等方面的影 響,以及催產素與高功能自閉癥患者社會行為關系 的研究上,具體表現為幾個方面。

 (1) 催產素能增 加 ASD 患者的社會認知保持。 若催產素功能發生 障礙,則會影響 ASD 患者社會能力的發展。 研究發 現,催產素的干預,能顯著提升 ASD 患者處理社會 信息的能力[17] 。 

(2) 催產素會影響 ASD 患者的情 緒認知。 Guastella 等人的研究發現,催產素鼻噴霧 劑可改善 ASD 青年的情緒識別能力,因此,也可以 作為改善 ASD 患者社交溝通和互動的方法[18] 。 

(3)催產素能增加對他人的信任感。 信任在友誼、 愛情、家庭等情境中必不可少。 有研究結合鼻內雙 盲催產素與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檢查了信任行 為的神經回路,發現不同個體的信任神經回路存在 差異,這種差異與催產素所在的杏仁核、中腦區域 和背側紋狀體的激活特性有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 調節催產素對信任的影響。 這些發現可能有助于 改善具有持續恐懼和逃避社交互動的個體的癥狀, 如 ASD 患者[19-20] 。

 (4) 催產素有助于改善高功能 自閉癥患者的社會行為。 社會適應需要特定的認 知和情感能力,盡管高功能自閉癥患者的智力水平 與常人無較大差別,卻無法理解或參與社交活動。 通過催產素干預,高功能自閉癥患者的社交互動意 愿更加強烈,且增加了患者注視臉部社交信息區域 (眼睛)的時間,進而產生適當的社交行為[21] 。 

綜 上,學術界對催產素與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之間關 系的研究,為后續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開辟 了新的研究視角。 

四、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研究的熱點主題 

選 擇 “ Keyword ( 關 鍵 詞)” 為 節 點 類 型, 在 CiteSpace 中得到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 3)。 該圖 譜共有 331 個節點,1120 條連線。 根據圖 3 的關鍵 詞共現圖譜發現,ASD 親社會行為研究的對象包括 兒童、青少年、成人,研究內容涉及社會行為、共情、 適應行為、干預等。 圖 3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關鍵詞共現圖譜 經關鍵詞聚類分析,形成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 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 4)。 由圖 4 可知,圖譜的 Q = 0.58,S = 0.59,表明聚類的結果可信[22] 。 結合標識詞和施引文獻的分析發現,當前國外關于 ASD 個 體親社會行為研究的熱點主題包括以下 12 個聚類, 依次為情緒共情(Emotional Empathy)、神經相關物 (Neural Correlate)、行為問題(Behavioral Problem)、 遺傳變異 ( Genetic Variation)、問題移情 ( Empathy Questionnaire)、親密互動(Affectionate Interaction)、 社會技能訓練( Social Skills Training)、智力遲緩成 年人(Retarder Adults)、遺傳基礎(Genetic Basis)、多 信息預測 ( Multi - Informant Predictor)、 環境影響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 行 為 調 節 ( Behavioral Adjustment),每個聚類的具體信息見表 2。 圖 4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關鍵詞聚類圖譜 表 2 主要聚類及包含的關鍵詞 聚類 ID 聚類詞 包含關鍵詞 0 情緒共情 理解、社會支持交互、社會認知、催產素、受體基因、自閉癥譜系障礙、社會的警惕、催產素 減弱等 

1 神經相關物 同理心、誘導親社會行為、社會認知訓練、一般人群、游戲治療、長期隨訪、藥物治療、移情 作用、移情特征、自閉癥特征、神經關聯等 

2 行為問題 結果、以治療為基礎的技能訓練組、承諾、準實驗研究、高功能自閉癥、驗收、學生、男孩、臨 床特點、橫斷面研究等 

3 遺傳變異 親社會行為、催產素、抗利尿激素相互作用、神經遺傳學、威脅、受體基因、催產素受體、遺 傳變異、親社會的基因等 

4 問題移情 發展、社會決定因素、自閉癥診斷、重要性、移情問卷、自我規則等 

5 親密互動 影響、慢性鼻內催產素、行為、腦葡萄糖攝取從業人員、調查、評估父母的治療忠誠度、多信 息預測等 

6 社會技能訓練 音樂增強、安慰劑對照試驗、社會技能訓練、教學包干預、信號活動等

7 智力遲緩成年人 心理測驗學、 精神病理學的庫存、中度智障、合作研究項目等 

8 遺傳基礎 心理能力 、情緒共情、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等 9 多信息預測 學齡前兒童、社交故事、參加主流學校、社會融合等 10 環境影響 遺傳和環境影響、自閉癥行為等 11 行為調節 行為調節、動物輔助、父母壓力測試、社會故事、父母的幸福等 綜合高頻關鍵詞、高中心性關鍵詞和聚類分析 的結果發現,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熱點涉及 發展水平、影響因素、干預策略、評估與測量四個 方面。

(一)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水平

 該主題由第 2、3、5、9 號聚類及相關文獻歸納形 成。 ASD 個體由于行為表現異常、移情能力受損, 其親社會行為水平整體偏低。 以下從 ASD 個體親 社會行為的年齡特征及與其他障礙類型的差異兩 方面進行闡述。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會受到年齡的影 響,不同年齡段的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呈現出不同 的特征。 就 ASD 兒童而言,其親社會行為的發展處 于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 ASD 患者不太關注他人的 看法,對于外界壓力的順應性較低;在青少年階段, ASD 個體在親社會行為領域對同伴反饋表現出一 定的敏感性。 盡管自身發展存在障礙,但同伴是學 習親社會行為規范的重要載體,同伴交往的社會性 意味著 ASD 個體需要思考如何作出適當回應(如應 該做什么、說什么等)[23] ,進而主動發起親社會行 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 ASD 患者在親社會行為 領域對他人存在的敏感度有所提高,但還是低于同 齡人,如普通成年人在他人注視下會向慈善機構捐 贈更多的錢,而 ASD 成人無論是否有他人關注都會 捐贈相同金額的錢[24] 。 與智力障礙兒童相比,ASD 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普遍較低。 在 Corona 等人的親社會行為實驗中, ASD 兒童對實驗人員受傷時的反應明顯不如智力 障礙者,表現得相對冷漠[25] 。 另外,ASD 兒童在社 交需求下的親社會行為回應、社交持續時間明顯低 于智力障礙者。 與發育遲緩個體相比,已有的研究 結論不一致。 Travis 等人認為,ASD 個體在分享能 力方面不如發育遲緩者[26] ;而 Liebal 等人的實驗研 究則表明,ASD 個體和發育遲緩兒童之間的親社會 行為無顯著差異[27] 。

 (二)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

 該熱點主題由第 0、1、3、4、8、10 號聚類及相關 文獻歸納而成。 造成 ASD 患者親社會行為低、親社 會意識薄弱的原因有很多,綜合來看,這些因素可 以歸納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外界因素三個方 面。 在自身因素上,首先,ASD 患者從嬰兒時期起 就對分享聲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表現出較少的 興趣,并且在模仿技能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28] ,導 致 ASD 患者對社會環境的興趣較低,親社會行為表 現困難。 其次,由于 ASD 患者認知發展延遲,移情 能力弱,難以感知和理解情緒,以及受損的心理理 論等原因,使得 ASD 患者出現社會化困難和溝通障 礙,練習親社會行為的機會越來越少,親社會行為 的能力較低[29] 。 另外,親社會行為也受幸福感的影 響。 Baumeister 等人指出,幸福感與親社會行為呈 正相關,即 ASD 患者的幸福感越強,個體就越容易 表現出親社會行為[30] 。 最后,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 為與其年齡、性別有關。 隨著年齡的增長,ASD 個 體的親社會行為傾向會增強。 與 ASD 男孩相比,女 孩更難表現出親社會行為。 她們在社會適應方面 更困難,行為表現也更加異常[31] 。 在家庭因素上, ASD 患者親社會行為的發展與父母的心理因素有 關。 研究表明,父母恥辱感會對 ASD 個體的社會適 應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其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ASD 個體出現親社會行為的頻次少、外化和內化行 為不足也與父母的自卑感、自我效能感等存在較大 關系[32] 。 此外,父母、兄弟姐妹與 ASD 個體之間的 互動亦會對親社會行為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ASD 個體最初通過與父母、兄弟姐妹間的互動來練習親 社會技能,如果父母、兄弟姐妹與自閉癥個體缺乏 互動,那么 ASD 個體很難在早期獲得親社會行 為[33] 。 在外界因素上,教師、同伴等缺乏與 ASD 相 關的知識和經驗,容易忽視和排斥 ASD 個體,并拒 絕其發起的社交行為,進而導致 ASD 個體產生親社 會行為的頻次降低。 

(三)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干預策略

 該熱點主題由第 1、6、11 號聚類及相關文獻歸 納而來。 鑒于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發展的不足,高 質量的干預能為其康復治療提供有效的經驗基礎。 綜合來看,目前,國外針對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常 用的干預方法包括游戲治療、動物輔助療法、藥物 治療、社會故事、教學包、音樂治療等。 

1.游戲治療 游戲治療常以兒童容易接受的形式出現,ASD 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更容易放松,進而也更容易與 周圍的人產生社交行為[34] 。 Huskens 等人的研究 發現,通過樂高游戲干預能夠促進 ASD 個體與兄弟 姐妹間的協作行為[35] 。

 2.動物輔助療法 動物輔助療法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情感來 源[36-37] 。 研究表明,與寵物建立親密關系有助于發 展個體的親社會行為[38-39] 。 目前,狗、馬、海豚等動 物已 被 證 明 有 益 于 改 善 ASD 個 體 的 親 社 會 行為[40-41] 。 

3.藥物治療 有研究發現,催產素中的基因啟動子區域的多 態性有助于道德判斷[42] 和產生積極情緒[43] 。 同 時,相關研究也指出,盡管催產素可用來干預 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但對催產素作為一種治療方法 的潛在副作用和“禁忌癥”有待進一步的研究[44] 。 

4.社會故事 美國國家自閉癥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Autism Center)認為,社會故事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在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 得了積極的成效[45-46] 。 通過社交故事能有效減少ASD 個體尖叫、哭泣和攻擊性行為及不恰當的言 語[47-48] 。 同時,社會故事還能增加 ASD 個體的同 伴互動[49] 、參與游戲、獨立行為和擦嘴等積極行為。 總體說來,ASD 個體經社會故事干預,能增加其親 社會行為,降低消極行為。 

5.教學包 教學包是指綜合利用多種干預手段進行干預 的方法,如啟動、強化等策略在同一實驗中同時使 用。 Leaf 等人的研究證實,利用教學包的干預方法, 能有效提升 ASD 個體在游戲、對話、情感等活動中 選擇同伴的技能,且一旦實施干預,參與者和目標 同伴之間的對話和游戲也會增加[50] 。 Lundqvist 等 人也通過教學包的方式顯著提升了 ASD 個體在合 作、接受性語言、社交互動、游戲和休閑等方面的社 會技能[51] 。 

6.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運用音樂接觸的方式對 ASD 個體 親社會行為進行的干預。 最常用的音樂是奧爾夫 音樂。 Anna 等人的研究發現,對于常接觸音樂的 ASD 個體,其親社會情感顯著優于較少接觸音樂的 ASD 個體,成為被欺凌者的傾向降低,受到同伴排 斥的可能性更小[52] 。 De Mers 也運用音樂治療法對 3 名 ASD 個體進行干預,發現其尖叫、破壞等行為 明顯減少,主動要求的能力增加[53] 。 

(四)自閉癥親社會行為的評估與測量

 該熱點主題由第 7、11 號聚類及相關文獻歸納 而來。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評估與測量的發展較 快,且遵循普通兒童親社會行為評估與測量的發展 趨勢。在評估工具上,目前尚無專門針對 ASD 個體親 社會行為的評估工具,國外的研究大多借用普通兒 童親社會行為的評估工具,一般分為自我報告量 表、父母評定量表、教師評定量表和同伴提名。 常 用的自我報告量表包括《利他主義量表》 (The Self- Report Altruism Scale,SRA)[54] 、《青少年行為問卷》 (Adolesce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ABQ》)[55] 、《親社 會 傾 向 量 表 》 ( 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 PTM)[56] 。 自我報告量表對障礙者的能力要求較 高,常適用于障礙程度較輕且年齡稍大的 ASD 個 體。 常用的父母評定量表是《 長處與困難問卷》 (《Self-reported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57] ,此問卷有三個評定版本,除了父母版,還 有教師版和自我報告兩個版本。 教師評定量表建 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常用的量表包 括《兒童親社會行為評定量表》[58] 《兒童行為教師 評定量表》 (《 The Child Behavior Scale,CBS》)[59] 。 此外, 《 班級戲劇量表》 (《 The Revised Class Play, RCP》)也可用于評定 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但需 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適用于隨班就讀環境下的 評量[60] 。 在測量方式上,測量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方 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包括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和 實驗法。 從已有的研究來看,觀察法可以在真實情 境中測量 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對觀察對象的年 齡和能力要求較低,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 問卷調 查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盡管問卷調查法可在大 范圍內測量 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但收集數據的 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檢驗。 實驗法在人為設置的情 境中引發測評對象的親社會行為,此方法有著嚴格 的程序和評定標準,獲取數據的真實性較高,但樣 本數量有限。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應用 CiteSpace 對國外近 20 年 ASD 個體 親社會行為的相關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和知 識圖譜可視化分析,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剖析 研究熱點。 研究結果顯示,近 20 年來,ASD 個體親 社會行為的年均發文量約為 9 篇,年發文量呈持續 增長的趨勢,說明該領域的研究得到了越來越多學 者的重視;高產且影響力較大的作者以 Hidenori 為 代表,并與其他研究者進行了緊密合作;發文量較 多的國家主要集中在經濟、教育較發達的美國、英 國等國;本研究主題涉及了教育學、心理學、精神病 學、神經科學等學科,形成了多位一體、統籌合作的 學科研究體系;文獻共被引方面,相關研究重視催 產素對 ASD 患者社會認知、情緒認知、信任等方面 的影響,進而探討其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研究熱 點方面,主要涉及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水 平、影響因素、干預策略、評估與測量四個主題。 基 于以上研究結論,結合當前我國 ASD 個體親社會行 為發展的實際需求,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一)加快完善 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研究 

盡管國際學界越來越重視 ASD 個體親社會行 為的研究,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 一步研討。 首先,應開發針對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 的評估工具。 與普通群體相比,ASD 群體有其自身 的發展特點及規律,目前關于普通群體親社會行為 的評估工具較為豐富,而缺乏針對 ASD 群體親社會 行為的評估工具。 因此,未來的研究應充分考慮 ASD 個體的發展特點,開發專門的親社會行為評估 工具。 其次,加強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目前有關 ASD 親社會行為的研究已經涉及多個學科,且出現 了學科交叉的現象,如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等。 今后 的研究應進一步加強跨學科合作與交流,從而更加 全面地探討 ASD 親社會行為的發展特征。

 (二)深入探究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影 響因素明晰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相 互作用,對其早期干預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相關研 究主要對家庭、社會等橫向因素的影響進行了探 究,同時也從縱向發展的視角探究了 ASD 個體的障 礙程度、認知程度、移情能力、幸福感、性別、年齡等 因素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盡管關于影響因素的 研究眾多,但大多研究停滯于現象的描述階段,并 未深入探討背后的影響機制,也沒有說明各個因素 之間的關系。 因此,今后的研究要深入探究 ASD 個 體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機制,加強各個因素間相互作 用的探究。

 (三)促進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干預的本 土化研究 

目前,國外關于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干預方 法較豐富,涵蓋教育學、心理學、醫學三大領域,常 用的干預方法包括游戲治療、同伴干預、動物輔助 療法、社會故事、教學包、音樂治療、藥物治療等。 縱觀國內,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甚少,僅有 的幾項研究停留在現狀描述階段,對于如何塑造 ASD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如何干預 ASD 個體親社會 行為的實證研究幾乎沒有。 因此,應借鑒國外多樣 化的干預方法和策略,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創 新,探討 ASD 個體親社會行為的本土干預方案。


 [參考文獻] 

[1]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M].張道龍,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46-47. 

[2] Maenner M J, Shaw K A, Baio J,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J]. Surveillance Summaries, 2020 (4): 1-12. 

[3] [ 35 ] Huskens B, Palmen A, Marije V D W, et al. Improving Collaborative Play Betwee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Their Sibling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Robot-Mediated Intervention Based on Lego? Therapy[J]. 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5 (11): 3746-3755.

 [4]寇彧, 張慶鵬. 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概念表征研究[ J]. 社會學研究,2006 (5):169-187.

 [5]寇彧,付艷,馬艷.初中生認同的親社會行為的初步研究 [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4):43-48.

 [6] Lauren G. Positive Forms of So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2(3):1-19.

 [7 ] Bergin C A, Bergin D A, French E. Preschoolers ’ Brosocial Repertoires: Parents ’ Perspectives [ J ].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995 (1): 81-103. 

[8]祖燕飛.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母親抑郁、焦慮情緒的臨床 干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18.

 [9]馬江霞.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同伴關系及其與教師接納 的關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53. 

[10] [ 21] Andari E, Duhamel J, Zalla T, et al. Promoting Social Behavior with Oxytocin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J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0(9): 4389-4394. 

[11] Anonymous. Review Examines Use of Oxytocin for Some Psychiatric Disorders [ J].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2013(12): 8. 

[12] [19]Baumgartner T, Heinrichs M, Vonlanthen A, et al. Oxytocin Shapes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Trust and Trust Adaptation in Humans[J].Neuron, 2008(4): 639-650. 

[13] Anagnostou E, Soorya L, Chaplin W, et al. Intranasal Oxytocin Versus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Molecular Autism, 2012(3): 16. 

[14] [ 20] Kosfeld M, Heinrichs M, Fischbacher U, et al. Oxytocin Increases Trust in Humans [ J ]. Nature, 2005 (7042): 673-676. 

[15] [ 18] Guastella A J, Einfeld S L, Gray K M, et al. Intranasal Oxytocin Improves Emotion Recognition for Youth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7): 692-694.

 [16] Domes G, Heinrichs M, Michel A, et al. Oxytocin Improves “ Mind - Reading ” in Humans [ J ].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7(6): 731-733. 67

[ 17 ] Hollander E, Bartz J, Chaplin W, et al. Oxytocin Increases Retention of Social Cognition in Autism [ J ].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7(4):498-503.

 [22]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 知識圖譜的方法論 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2): 242-253.

[23] Mcdonald R I, Crandall C S. Social Norms and Social Influence[J].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 147-151.

 [24] Izuma K, Matsumoto K, Camerer C F. Insensitivity to Social Reputation in Autism[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42):17302-17307. 

[25] Corona R, Dissanayake C, Arbelle S, et al. Is Affect Aversive to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Behavioral and Cardiac Response to Experimenter Distress [ J ]. Child Development, 1998(6): 1494-1502.

 [26 ] Travis L, Sigman M, Ruskin E. Links Between Social 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Behavior in Verbally Able Children With Autism [ J ].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1(2):119-130. 

[27] Liebal K, Colombi C, Rogers S J, et al. Helping and Cooper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8(2):145-152. 

[28 ] Ingersoll B. The Social Role of Imitation in Autism. Im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mitations Deficits [ J ]. Infants Young Children, 2008(2): 107-119.

 [29 ] [ 33 ] Oerlemans, Anoek M. Examining the Intertwined 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Skills and ASD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J].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18(8): 1033-1046.

 [30]Baumeister R F,Campbell J D,Krueger J I.Does High Self -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 Happiness, or Healthier Lifestyles [ J ].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03(5): 1-44. 

[31]Horiuchi F,Oka Y,Uno H, et al. Age - and Sex -Relate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Children[J].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14(7):542-550.

 [32]Li X,Lam C B,Chung K K,et al.Linking Parents’ Self- stigma to the Adjustment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2019(20): 212-221. 

[34]徐勤帥,高麥玲,陳建軍.游戲治療應用于自閉癥兒童干 預的研究進展[J].現代特殊教育,2019(8):53-58. 

[36] Beck A M, Katcher A H. A New Look at Pet-facilitated Therapy[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1984(23): 414-421. 

[37] Bryant B K. The Richness of the Child Pet Relationship: A Consideration of Both Benefits and Costs of Pets to Children[J]. Anthrozoos, 1990(2): 253-261. 

[38]Hart L A. The Role of Pets in Enhancing Human Well - Being:Effects for Older People [ J]. The Waltham Book of Human-Animal Interaction, 1995(2): 7-17.

 [39] Filiatre J C, Millot J L, Montagner H.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Their Pet Dogs [ J]. Anthrozoos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he Interactions of People and Animals, 1988(2): 22-32. 

[40] Redefer L A,Goodman J F. Pet-facilitated Therapy With Autistic Children[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9(19):461-467. 

[41 ] Nathanson D E, DeFaria S. Cognitiv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 in Water With and Without Dolphins [ J ]. Anthrozoos, 1993(65): 17-29.

 [42] Walter N T,Montag C,Markett S, et al. Ignorance is no Excuse: Moral Judgments are Influenced by a Genetic Variation o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 J ]. Brain Cognition, 2012(78): 268-273.

 [43]Montag C,Fiebach C J,Kirsch P. Interaction of 5 -Httlpr and a Variation o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Influences Negative Emotionality [ J ].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1 (69): 601-603.

 [44] Campbell D B,Datta D, Jones S T, et al. Association of Oxytocin Receptor ( OXTR) Gene Variants With Multiple Phenotype Domain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Journal of Neurodevlopmental Disorders, 2011(3):101-112.

 [45]Sansosti F J, Powell-Smith K A, Kincaid D. A Research Synthesis of Social Stor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4 (4): 194-204.

 [46]Shama A,Frederickson N.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Storie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2006 (4): 355-377. 

[47] Adams L, Gouvousis A, VanLue M, et al. Social Story Intervention: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A Child With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J].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04 (2): 87-94. 

[48] Agosta E, Graetz J E, Mastropieri M A, et al.Teacher- researcher Partnerships to Improve Social Behavior Through Social Stories [ J].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2004 (5): 276-287. 

[49] Barry L M, Burlew S B. Using Social Stories to Teach Choice and Play Skills to Children With Autism[ J].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4 (1): 45-51. 68

[50] Leaf J B,Taubman M,Bloomfield S,et al.Increasing Social Skill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for Three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utism Through the Use of A Teaching Package [ J].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09(1):275-289. 

[ 51 ] Lundqvist L O, Andersson G, Viding J. Effects of Vibroacoustic Music on Challenging Behaviors in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09(2):1-400.

 [52]Anna C,Jane O,Naomi W.The Impact of a School-Based Musical Contact Intervention on Prosocial Attitudes, Emotions and Behaviors: A Pilot Trial With Autistic and Neurotypical Children[J].Autism,2018(23):933-942. 

[53 ] De Mers C L. 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Prosocial Behavior of Students With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D].Las Vegas: University of Nevada,2007:27. 

[54] Rushton J P,Chrisjohn R D, Fdkken G C. The Atruistic Personality and the Self - Report of Altruism Scale [ J ].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1981(4): 293-302.

 [55]Ma H K.Adolesce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An Introduc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 D ].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88:71. 

[56]楊瑩,張夢圓,寇彧.青少年親社會行為量表的編制與維度 的再驗證[J].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16(1):135-150. 

[57] Goodman R.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1(11) : 13-37. 

[58]Walden T,Field T.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and Produ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Affective Experiences [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0(1): 65-76. 

[59] Ladd G W, Profilet S M. The Child Behavior Scale: A Teacher-Report Measure of Young Children’ s Aggressive, Withdrawn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 J ].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6(6):1008-1024. 

[60]Masten A S,Morison P, Pellegrini D S. A Revised Class Play Method of Peer Assessment [ J]. Child Development, 1985(3):523-533. 


展開全部

來源機構專欄sign up

以琳:因為愛,所以專業
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
機構簡稱:深圳兒童醫院
成立時間:1997年08月02日
區     域 :廣東
單位性質:公辦診療醫院 | 事業單位
優勢課程:學術科研 | 評估診斷
最新文章
1首屆兒童腦科學與腦健康促進專委會年會開幕,探索兒童康復“MDT”模式

作者專欄sign up

楊斌讓
楊斌讓

深圳市

人物性質:診治醫生 | 科研專家
所屬單位: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
人物特長:診治醫生 | 科研專家
區     域 :廣東深圳市
單位性質:公辦診療醫院| 事業單位
熱點文章

相關文章sign up

相關論文sign up

相關資訊sign up

相關視頻sign up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