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研究與實踐
Cultural responsiveness i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2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推出《兒童精神心理衛生——孤獨癥譜系障礙心理行為干預專業技能培訓》及相關專業技能認證體系→兒童精神心理衛生-孤獨癥譜系障礙心理行為干預專業技能培訓CPBA正式亮相,在優質心理行為干預師人才隊伍緊缺的時代,這是集合多方專業優勢資源的創新之舉。道阻且長,建立和完善規范的認證體系是協會、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組織協同發展的方向。
倫理條例的建立和實施是認證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關乎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受服務個體的健康成長以及無數家庭的殷切希望,業內對建立孤獨癥兒童教育從業人員倫理條例的呼吁由來已久。本次推送是今年最新發表在JournalofAppliedBehaviorAnalysis雜志的文章《應用行為分析中的文化響應性:研究與實踐》,為我國倫理條例中“文化響應”條例的建立和執行提供參考。(因原文篇幅過長,本文有所刪減,另將部分內容進行適當修改,以適應國內實際應用,感興趣的讀者請查看原文。)
行為分析師的新道德準則要求認證人員參與與文化響應服務提供相關的培訓和自我評估。事實上,在應用行為分析的研究和實踐中,提供文化響應性行為分析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本文從文化響應性評估與干預兩方面進行介紹。
一、進行具備文化響應性評估
Culturally Responsive Assessment
行為分析師認證委員會(BACB)頒布的新道德準則要求行為分析師應對所有客戶進行文化響應性行為評估。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作為參考:
1.獲取人口統計信息
在提供服務之前獲取客戶的人口統計信息幫助行為分析師或從業人員提高對不同背景客戶群體的認識、考慮到文化對行為的影響、與利益相關者建立密切關系,同時可以評估自身提供服務的能力,檢測提供服務的過程和結果。例如,當行為分析師觀察到家長喂一名三歲孩子吃飯,而他認為這一行為應該由兒童獨立完成。而這一觀念來自于行為分析師自身的文化背景,并非家長的描述。因此,行為分析師更需要傾聽家長描述的目標,而不是僅僅根據他們對兒童家庭生活的觀察來確定目標。
明確獲取人口統計信息的重要性,還需要知道其具體分類。各領域所需人口統計信息不同,但也存在重疊,目前可供參考的分類包括:撫養者的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婚姻狀況、年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所在城市、宗教、家庭人口數等;兒童的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水平、殘疾狀況、確診時間、所在城市、日常照料者、已經接受服務及時長、正在接受的服務等。
收集人口統計數據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解釋調查目的,說明隱私保護。例如向家長說明收集人口統計信息是為確保服務符合家庭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我們會對這些信息進行嚴格保密,只有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查看和訪問。
(2)使用紙張或電子表格。行為分析師在收集信息時提供書面或電子表格,相比于面談,這樣的方式以便客戶的撫養者有隱私和時間決定分享哪些信息。
(3)充分考慮被調查者的特殊需求。例如為視力受損的兒童或家庭成員提供盲文信息。
(4)使用具有包容性的語言。例如在詢問孩子的父母時,不使用詞語“母親”和“父親”,而使用“照顧者”一詞來認識現有的各種家庭動態。
(5)提供多選框。調查中設置多選框,允許個體選擇他們認為適當的盡可能多的選項。
(6)允許個體自我描述。如果設置問題的答案不充分,可以提供空白選項供被調查者填寫。
(7)允許跳過問題。調查中提供一個“不愿意回答”選項。
2.建立融洽的關系
在行為分析師提供具有文化響應性的評估時,與護理人員和客戶建立融洽的關系十分重要,不僅促進評估的順利進行,也對后續服務具有積極作用。這要求行為分析師具有文化謙卑的姿態,進行換位思考。在行為學文獻中,Taylor等人(2019)描述了同情心護理的需要,并概述了各種可觀察到的技能(例如協作、積極的社會互動等其他與同理心相關的技能),幫助建立融洽關系并維持與客戶的積極關系。
3.與客戶和護理者展開合作
確定目標和標準
在選擇目標和確定標準時,行為分析師(1)應與護理者和客戶開展合作,讓其參與規劃和選擇與其獨特環境和評估結果相關的目標,這一點符合BACB行為分析師道德規范。(2)同時考慮ABA的應用性特征,選擇具有社會意義的行為。(3)行為分析師必須了解相關的文化變量,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家庭的價值觀和目標選擇(例如關于吃飯或如廁的文化習俗)。在設計測量方法和操作性定義行為時,行為分析師應致力于捕捉行為的相關方面,以做出社會意義重大的改變。
4.采用文化響應性描述性評估(Culturally Responsive Descriptive Assessments)
文化變量深刻影響著個體成長。例如,由于不同群體在強化和懲罰方面有著不同的歷史,注意力對某一群體是強化作用,但對另一群體可能是起到懲罰作用。因此,了解客戶所屬群體的相關知識能夠為評估和治療過程提供重要信息。描述性評估是一種常見的行為評估,有助于識別與文化相關的環境刺激(例如指令類型)。同時,行為分析師通過這一方式觀察和收集群體中的特定成員(即客戶)在生活環境中的情況,以獲取文化習俗的個性化知識,而不是僅僅閱讀書本或該文化群體的其他信息,有助于減少刻板印象。
通過文化響應性描述性評估,行為分析師可以進行家庭觀察,捕獲家庭互動、注意力、習俗等豐富信息,這些都是促進后續服務的基礎。相比于提問的方式,觀察能幫助行為分析師了解護理人員難以描述的家庭特有做法和習俗,因為這些做法是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規范,而不是行為分析的結果。
目前這一類的研究較少,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評估收集相關文化數據的最佳方式、描述性評估的效用以及對臨床結果的影響。
5.采用文化響應性功能分析(Culturally Responsive Functional Analysis)
進行功能分析時應考慮納入文化變量。已有研究將文化變量應用于行為的功能分析(FA),但數量有限。Rispole等人(2011)研究發現:與用母語進行FA相比,用英語進行FA時,西班牙語家庭的參與者問題行為會增加,這支持了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識別和考慮語言背景(即文化變量)的需要。實施文化響應服務需要行為分析師考慮客戶的文化變量,設計文化響應FA,創建包含文化變量的測試和控制條件,以模擬客戶的生活體驗(例如特定類型的強化因素、注意力),以確定客戶挑戰性行為的功能。
二、提供具有文化響應性治療
CulturallyResponsiveTreatment
進行文化響應性評估之外,行為分析師還需為客戶提供具有文化響應性的治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作為參考:
1.提供治療方案的選擇
行為分析師的治療選擇取決于個體培訓歷史(例如督導偏好)和文化歷史(例如,排斥使用厭惡后效的文化可能會影響行為分析師對厭惡后效的選擇),而客戶對特定干預的偏好可能會有所不同?!缎袨榉治鰩煹赖乱幏丁泛完P于社會有效性的文獻支持在有效的基于證據的選項中進行選擇。因此,行為分析師可以使用更具協作性的方法促進服務,征詢客戶及家庭過的意見選擇治療方案。通過讓客戶在幾種基于證據的治療方法之間進行選擇,可以消除醫生在選擇中的偏見,提高社會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2.進行社會效度評估
社會效度評估能夠衡量目標是否重要,治療是否可接受,以及對客戶和家庭的影響是否顯著(Wolf,1978)。Hanley(2010)認為,客觀評估社會效度很重要,因為治療實施者的價值觀與接受治療者的價值觀可能不同。因此,行為分析師應在整個評估和治療過程的不同階段對每個客戶、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進行社會效度評估例如訪談、問卷調查等,以確保臨床互動維持高水平的社會可接受性。
3.考慮評估未經證實的治療方案
《行為分析師道德規范》要求,行為分析師應提供最有效治療方案的信息,并進行循證治療。而護理者有權選擇治療,例如繼續進行未經證實的方案。雖然評估未經證實的治療方式可能有助于護理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但目前無法找到護理人員在發現未經證實的治療方式沒有或很少產生效果后,選擇循證且有效干預方法的研究。
4.評估程序忠誠度
程序忠誠度,是指個體實施治療的準確程度(Wilderetal.,2006)。評估程序忠誠度與文化響應服務非常一致,因為它使行為分析師能夠確定治療是否按照規定實施。一般情況下,行為分析師將程序忠誠度低歸因為培訓不足,通過額外的指導來補救。然而,程序忠誠度低也可能反映出治療在文化上的不合適(例如,行為分析師規定的如廁做法與客戶生活環境中的習慣不一致)。
5.考慮文化變量
了解正在進行治療人群的情況,既有助于認識到特定群體獲得行為健康服務的障礙,也有助于確定可能存在的違禁治療。例如,使用食物作為強化物不適合于經歷貧困的客戶。此外,經歷貧困的客戶更有可能經歷創傷(Maguire-Jack,2021),因此應予以考慮創傷知情護理(TIC,Rajaramanetal.,2022)。
6.泛化程序
為提供更好的服務,從業者必須與護理人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合作,了解客戶的生活環境和背景(例如日常生活、文化上的適當做法)以此確定合乎文化的治療和泛化方案。
行為分析師在提供服務時應考慮文化變量對個體發展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希望本文能夠幫助行為分析師增強考慮文化變量的意識,增長文化變量的知識,提高將文化變量應用于行為分析的技能。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的研究和實踐中我們會得到更多關于文化響應性服務的證據和經驗,幫助我們為個體提供更好的服務。附上文獻中ABA中的文化響應性關鍵特征,作為參考。
文獻來源:C Jimenez‐Gomez, & Beaulieu, L. . (2022). Cultural responsiveness i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self‐assessment.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55(2), 337-356.
編輯排版:翟鈺欣
內容審核:戶秀美
2022-06-01
2020-07-15
2021-10-07
2020-01-12
2021-01-03
2020-04-11
2022-12-29
2020-02-05
2022-08-10
2020-02-20
2023-02-16
2021-12-30
2022-08-23
2022-11-15
2019-12-25
2022-11-14
2021-01-13
2021-11-22
2020-05-11
2020-06-28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