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近年來,結構性腦影像和功能性腦影像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 于孤獨癥的病因研究o Hauser等用氣腦造影發現,患者的左側腦室顯 葉角有擴大現象oGaffney的CT和MRI研究發現,右側腦室及第四腦室有擴大的病理征象。
Courchesne等通過MRI研究發現,大部 分孤獨癥患者小腦M、VD蚓葉的正中矢狀面面積比正常對照組平均 小19%;而少部分患者則存在另一種類型的小腦發育異常,即過度增 生,說明小腦與某些孤獨癥的發生密切相關,并提示孤獨癥確是一種 異源性障礙,可能存在截然不同的多個亞型。
Piven對孤獨癥患者進 行MRI研究之后得出結論,孤獨癥患兒的大腦正中矢狀面面積顯著 大于對照組,肌服體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大腦總體積、腦組織和左、 右側腦室體積均顯著大于對照組,由此也印證了孤獨癥患兒巨顱的 表型特征。
Sherman等的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研究 發現,患者的大腦皮質代謝呈彌漫性減弱o George等發現孤獨癥患者 的腦血流灌注低于同齡健康對照組58% -72% ,尤以右側顕葉和雙 側額葉最明顯。舒明躍等的SPECT的研究表明,孤獨癥兒童左側額 葉、海馬及雙側顕葉存在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和細胞功能障礙。
Zilbovicius等在對孤獨癥患兒(2~4歲)第一次檢査時發現大腦額葉 的局部腦血流明顯降低;3年后對同一批患兒做第2次檢査時額葉腦 血流轉為正常;考慮到2 ~4歲是大腦額葉代謝活動發育成熟的關鍵 時期,這種短時期的灌注降低提示大腦額葉成熟延退,后者與孤獨癥 臨床上表現出的認知功能缺陷是相吻合的。
Ryu等研究發現,患兒 SPECT檢査顯示局部腦血流灌注降低,其中以小腦半球和丘腦最常 見,基底核及頂顓大腦皮質也有異常,而所有患者的MRI檢查都屬正 常,說明在反映孤獨癥的病理生理方面,SPECT可能比MRI更為敏 感。
Rumsey等研究證實患者的全腦葡萄糖利用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這些研究間接支持前述孤獨癥患者腦體積增大的結論。前扣帶回屬 于邊緣系統,人類情感的表達、理解和高級操作功能的執行都受這一 結構的調節。
Haznedar等根據某些尸解報道及他人的研究線索發現 患者雙側前扣帶回的代謝活動都減弱,并伴有右側前扣帶回體積相 對的縮小。
2022-06-08
2022-06-08
2020-10-07
2020-03-28
2020-01-11
2020-10-07
2020-03-10
2022-03-02
2020-02-16
2020-02-06
2020-01-03
2020-02-27
2021-12-31
2019-12-23
2023-03-08
2020-06-28
2021-10-13
2020-07-14
2022-03-02
2020-03-12
2022-11-14
2022-11-24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