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文章來源:【公眾號】自閉癥醫學進展;ID號:woniubbhealth
自制小綜述:屏幕時間與認知受損和自閉癥風險
簡介:權威兒科學雜志JAMAPediatrics于近年來相繼發表多篇有關學齡前兒童過度觀看電子屏幕的臨床研究。本文將整合介紹其中三篇文章的內容,分別講述兒童患孤獨癥風險增加、認知和注意力受損、語言閱讀能力及腦白質發育受損均與過度觀看屏幕有關聯。
1.背景介紹
世界衛生組織于2019年發布《5歲以下兒童體育活動、久坐行為和睡眠指南》,指出2歲以下兒童不應觀看電子屏幕,3至4歲兒童每日觀看電子屏幕時間不應多于一小時(上述限制不包含視頻互動類體育活動)【1】。
隨后,多項臨床研究相繼報導,長期超過指南中所建議的屏幕觀看時間會導致兒童后續出現神經發育障礙及多項認知能力受損。
2020年,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研究指出,3至5歲兒童每天觀看屏幕超出推薦的時間會降低兒童的語言與閱讀能力并影響大腦多個腦區腦白質的發育【2】。
今年1月,日本環境部的調查研究表明,男孩患孤獨癥譜系障礙與其在1歲時每天觀看電子屏幕超過1小時密切相關【3】。
今年6月,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研究發現,6歲以下兒童長期日均看屏幕時間超過1小時會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與注意力【4】。
下面將對這三篇文章進行介紹: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兒童指南
2.看屏幕超時會增加兒童患孤獨癥的風險
日本環境部環境與兒童研究小組對全日本15個地區共計8萬余名新生兒媽媽進行調研。在孩子滿1歲時,詢問母親每天讓孩子觀看屏幕的時間;在孩子3歲時,詢問母親她的孩子是否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
調查結果顯示,孩子1歲時完全不看屏幕,以及每天看屏幕少于1小時、1-2小時、2-4小時及4小時以上,在3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概率分別為0.22%、0.26%、0.39%、0.63%和0.61%。分析結果表明,兒童若在1歲時每天觀看屏幕時間超過1小時,則在3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概率顯著增加,具有統計學差異;且每天觀看屏幕時間越長,患孤獨癥譜系障礙的風險越大。
研究人員進一步對孩子的性別進行區分,發現男孩在3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與他在1歲時每天觀看屏幕時間多于1小時密切相關;且每天觀看屏幕時間越長,觀看屏幕與后續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相關性就越高。但在女孩中未發現該相關性。
上述結果提示1歲時每天觀看屏幕時間多于1小時可能會增加后續患孤獨癥譜系障礙的風險,但這種風險可能只存在于男孩中。
3.看屏幕時間與兒童認知能力和注意力受損相關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江帆教授團隊對來自上海的152名新生兒開展了長達6年的調研,在孩子6月齡至6周歲的多個時間節點調查孩子平均每天觀看屏幕的時間。在孩子6周歲時,給孩子進行韋氏兒童智力測試以評定其認知能力,并讓家長填寫問卷以評定孩子是否具有行為異常。研究團隊根據日均看屏幕時間隨年齡增長的變化,將這些兒童可分為三組——
“持續較低組”:兒童在6歲前持續保持較短的看屏幕時間,整體上在6月齡至1歲半期間日均看屏幕時間持續少于半小時,在2歲至6歲期間日均看屏幕時間維持在一小時左右;
“后期增長組”:兒童在6月齡至1歲半期間日均看屏幕時間少于一小時,但在2至6歲期間快速增長,2歲時日均看屏幕時間1小時以上,3至4歲時日均看屏幕時間2小時左右,6歲時日均看屏幕時間長達約4小時;
“早期增長組”兒童:兒童在1歲前日均看屏幕時間快速增長,在9月齡時已超過1小時,在1歲時日均看屏幕時間約為2.5小時,但在1歲至3歲期間未有所增長,保持在2.5小時左右,且在4至6歲時日均看屏幕時間有所縮短,降至2小時左右。
分析結果顯示,相比“持續較低組”兒童,“早期增長組”和“后期增長組”兒童均明顯表現出多動和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較差的認知能力和工作記憶能力,“后期增長組”兒童還表現出較差的知覺推理能力。表明6歲以下兒童長期日均看屏幕時間超過1小時與兒童的認知能力及注意力受損相關。
4.看屏幕與腦白質和語言閱讀能力受損相關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招募了69名3至5歲的無神經發育障礙疾病史的兒童,測試其語言與閱讀能力并借助核磁共振成像檢測兒童腦白質纖維束的完整性。同時,研究人員綜合家長所提供的孩子看屏幕的時長、頻次、內容、獲取屏幕的途徑、是否與家長共同觀看等情況,得出孩子的屏幕使用程度。屏幕使用程度越高,表明孩子超出推薦的屏幕觀看時間的程度越高。
分析發現,孩子的語言和閱讀能力與屏幕使用程度之間具有顯著的負向關聯,屏幕使用程度越高,孩子的讀寫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就越低。
彌散張量成像掃描結果表明,屏幕使用程度增加與多個重要腦區白質纖維束的完整性受損顯著相關,涉及負責處理情緒和工作記憶的邊緣系統、負責視覺處理的枕葉、負責語言處理的顳葉、負責執行能力的丘腦和額葉等,并發現對左腦中上述腦區的影響普遍大于右腦。屏幕使用程度升高對白質纖維束的影響包括髓鞘化程度降低以及影響微觀結構的完整性,如軸突的集結化程度降低等。
上述結果提示,3至5歲兒童超出推薦的屏幕觀看時長,可能會影響兒童的腦白質發育以及影響兒童的語言與閱讀能力,且屏幕使用程度越高影響越嚴重。
5.小結
上面三項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觀看屏幕超出指南所推薦的時間,可能會增加兒童注意力、認知能力以及語言與閱讀能力受損的風險,并提升腦白質發育受損和患孤獨癥譜系障礙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均為關聯性研究而非因果性研究,但仍可說明限制學齡前兒童觀看屏幕對于維護兒童大腦的健康發育和幫助兒童建立完善的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同時提示,限制兒童在學齡前觀看屏幕,有望降低兒童患孤獨癥譜系障礙的風險,保護認知功能和大腦發育。
參考文獻: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sleep for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Hutton JS, Holland SK,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creen-based media use and brain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JAMA pediatrics, 2020, 174(1): e193869-e193869.
Kushima M, Yokomichi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creen time exposure in children at 1 year of age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t 3 years of age: the Japan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Study. JAMA pediatrics, 2022, 176(4): 384-391.
Zhao J, Jiang F,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creen Time Trajector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in China. JAMA pediatrics, 2022.
2022-07-13
2022-06-27
2021-06-28
2021-03-04
2022-09-23
2022-11-23
2021-01-24
2020-04-03
2020-02-27
2020-02-06
2020-02-27
2020-01-03
2020-02-06
2020-02-27
2021-12-31
2023-02-15
2020-06-27
2020-05-08
2020-05-11
2020-04-17
2023-01-13
2020-11-06
2020-04-24
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