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PRT與成人導向的ABA對自閉癥
兒童破壞性行為干預的對比研究
摘要
在高要求的教學任務中,自閉癥兒童常會表現出破壞性行為。語言干預因涉及社會和溝通領域,對自閉癥群體有極大挑戰性。本研究旨在公立學校對比兩種干預條件下語言干預中破壞性行為的水平,一種是強調自然主義的關鍵反應訓練(PRT),一種是結構化的ABA訓練。
采用臨床隨機試驗設計,選取年齡、性別、句子平均長度相匹配的兩組兒童參與研究。結果顯示,兒童的破壞性行為在PRT條件下發生的水平更低。
關鍵詞
破壞性行為、自閉癥、關鍵反應訓練、應用行為分析、語言干預
正文
不同年齡的自閉癥個體常會表現出破壞性行為,這些破壞性行為通常與薄弱的溝通和認知能力有關(Seltzer,Shattuck,Abbeduto,&Greenberg,2004)。從行為表現上來看,自閉癥兒童常用破壞性行為達到特殊的溝通功能,如,獲得想要的事物,回避不愉快的感覺刺激,逃避困難任務(Carr&Durand,1985;Carr,Newsom,&Binkoff,1976)??紤]到以上兩者的內在聯系,在溝通干預的程序中包含前因分析來減少破壞性行為顯得十分必要。
關于自閉癥兒童的語言干預,自然語言范式(NLP)包含兒童的選擇,直接和自然獎勵,強化嘗試,任務變換,以及穿插先前學習語言結構和新的目標語言結構。這些變量都是在自然的游戲互動場景中實施的,相比于傳統的成人導向的應用行為分析ABA方法(Koegel,O'Dell,Koegel,1987),自然干預時習得語言的時間更快,且更容易泛化。
由于這些策略在改善其它領域方面也很有效,因此該程序被重新命名為關鍵反應訓練(PRT)。具體而言,PRT是一種基于ABA行為原則的干預方法。提高關鍵領域“動機”的變量測量包括反饋,響應率以及對非目標領域的積極影響等方面。作為一個程序包,這些動機變量有時比成人導向的ABA方法更有效,ABA通常是進行重復教學直到兒童達到指定的標準,使用嚴格的行為塑造范式,對趨近成功的表現逐步強化,并提供與兒童行為反應不相關的結果反饋(如兒童想要的待遇和事物)。
大量研究表明,自然情境教學技術還能間接地影響了破壞性行為。例如,Koegel,Koegel&Surratt(1992)采用單一被試實驗設計的結果顯示,與成人導向的ABA方法相比,自閉癥兒童在PRT干預期間表現出較低水平的破壞性行為。因此,本研究采用臨床隨機試驗設計檢驗(RCT),對6-16歲自閉癥兒童進行干預,以對比PRT和成人導向的ABA方法對自閉癥兒童破壞性行為的干預效果。
被試
30名6到11歲小學兒童參與本研究。男孩18名,女孩12名,均被診斷為自閉癥,并被安置在獨立特教班級中。實驗開始前收集兒童語言表達句子長度(MLU),要求兒童至少能說兩個字的句子。此外兒童需滿足的其它條件:1)無實力或聽力損傷,2)無其它精神疾病,3)非雙語者。所有兒童智商分數在50分以上。具體的兒童信息如下。
實驗過程
所有干預均在公立學校進行,在房間中采用一對一模式開展。房間中的配置包括一張桌子、椅子和刺激材料。干預者都是語言/言語干預師,擁有碩士學位和至少5年自閉癥兒童教學經驗,都是優秀的言語聽覺科學的優秀畢業生。干預開始前,干預者交流個人干預經驗,并被提供各自干預條件下的特殊方法。
ABA方法像往常一樣繼續使用,實施程序需討論后做到一致,以保證效度。PRT組干預者則接受動機策略的實施技能。兩種干預方法都有訓練手冊,怎樣教自閉癥兒童關鍵行為:PRT組閱讀訓練手冊(1989),ABA組閱讀Lovaas(1981)的書。除此之外,進行每周至少一次郵件咨詢。
在整個研究階段,每個兒童被觀察至少四次,對十分鐘的干預,按照表2的描述對各個變量計分。如表2所示,在兩種條件下,教師應該獲得兒童的注意、提供清晰的機會、提供一致的結果。兩種干預方法在以下四個方面與所不同,選擇的刺激材料、任務呈現、強化物的提供方式、是否強化努力還是嚴格的行為塑造。教師的執行效度必須大于80%。
表2操作準確定的定義
星號(*)表示兩個條件之間的差異
目標行為和材料
目標為:提高言語交流表達能力,表現在兒童的平均句子長度上。ABA干預任務材料包括購買的圖卡,及兒童喜歡的食物、玩具、其它想玩的活動作為獎勵。PRT則是大量兒童選擇的玩具、食物、活動等作為自然獎勵。
步驟
每周2次干預每次60分鐘,共持續三個月,總計24小時。過程中記錄兒童平均句子長度和非破壞性行為。干預中不得使用懲罰程序,如果兒童表現出破壞性行為,干預者需重新引導。對所有兒童,目標行為都是一樣的,即延長平均句子長度。
成人導向ABA干預:基于Koegel,O’Dell,&Koegel(1987)描述的程序,所有的刺激材料都是根據臨床購買的圖卡,描述適合不同年齡的單詞。過程包括通過成功試次嘗試引發反應,每個項目順序呈現。正確的反應或接近成功時給予強化。食物強化和社會強化同時提供。
PRT干預:基于《UsingMotivationasaPivotalResponse》。與ABA不同的是,材料不是干預者隨機選擇的,而是根據兒童喜好選擇。任務是多樣化的,那些之前已經掌握的行為反應,穿插到新技能任務中,都能得到獎勵。如果兒童給出正確反應或趨近成功的反應,或者做了清晰長句子的努力嘗試都能得到強化。強化物不是食物和表揚,而是教學中的材料以及表揚。
數據收集和因變量測量
收集兒童破壞性行為,為獲得具有代表性的破壞性行為,對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干預進行錄像。每24分鐘對破壞性行為記分(開始、中間、結束),對每一分鐘出現破壞性行為記?號,沒有發生記?。然后統計破壞性行為發生比例,用發生破壞性行為的分鐘數除以總分鐘數。
破壞性行為包括:哭鬧、喊叫、仿說活重復發音與任務無關的語言,干擾到干預者的教學、轉頭、遠離干預者、拍手、敲擊、抓、拍手長于2秒,將桌上材料撥到地上、捂著臉或嘴,躺到或者試圖離開。
結果
本研究聚焦的問題是是否干預能間接影響破壞性行為。破壞性行為并不是干預的目標,在被試選擇時也并未做匹配。在首個干預階段,PRT(11.5)組比ABA(9.6)組破壞性行更多,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
兩組的進步上來看,ABA組并顯示出顯著變化,幅度為1.2分鐘;PRT組前后也有顯著進步,幅度達到9.9分鐘。也就是說,PRT改善了41%,ABA組改善了5%,PRT干預效果比ABA更大。
討論
本研究是采用臨床隨機試驗設計探討PRT或者ABA在溝通干預中,哪種干預破壞性行為發生水平更低??傮w來說,本研究結果與之前的結果一致,PRT組兒童在句子長度(目標領域)和語言互動、語用、社會關系、非言語技能,以及減少破壞性為上均比ABA提升幅度大。
本研究結果對于那些從事于語言訓練和破壞性行為矯正的教師和專家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前因策略對溝通、血液、社交領域的干預有極為廣泛的積極意義。將動機程序納入干預也能夠減少破壞性行為,提升自閉癥兒童訓練效果。
原文
Mohammadzaheri, F., Koegel, L. K., Rezaei, M., & Bakhshi, E. (2015).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son Between 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PRT) and Adult-Drive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 Intervention on Disruptive Behaviors in Public 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5(9), 2899–2907.
下載鏈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54985/
2022-06-28
2021-09-13
2020-05-16
2020-05-15
2020-03-05
2022-06-26
2023-03-21
2020-02-06
2020-02-05
2022-08-21
2022-12-01
2020-03-01
2019-12-23
2020-02-13
2023-03-23
2020-06-28
2020-03-12
2022-06-23
2020-07-14
2020-12-26
2020-03-12
2022-11-25
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