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言語溝通是積極預后的預測指標,溝通的缺乏是譜系個體最令人擔憂的癥狀之一。雖然對兩歲譜系個體追蹤調查顯示75%-90%在接受好的語言干預之后能夠獲得功能性表達性溝通,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兒童沒有習得功能性的語言(EavesandHo2004;Charmanetal.2005;Koegel2000;McGeeetal.1999;Turneretal.2006)。
對于這一小部分譜系兒童的語言習得,定位線索的使用可能會有所幫助。研究顯示譜系兒童基礎的視覺定位過程在加入定位線索之后變得完整,與一般發展同伴類似。一些研究調查了定位線索在言語區別性學習上的作用。
舉個例子,當譜系兒童被要求在區別性任務中做出一個外顯的定位反饋(例如,言語命名相關線索)后,快速習得就出現了。此外,研究者還顯示,雖然比較耗時,但是動作模仿前因也可以用來引導無言語譜系兒童的言語模仿(RossandGreer2003;TsiouriandGreer2003)。
研究提問
本篇研究在于探討在呈現言語示范之前,給出個別化定位線索是否可以導致無反饋的無言語譜系兒童表達性言語的產生。
被試
參與本研究的兒童都被診斷為ASD,無功能性語言,無物件-命名對應關系,參與了至少8個月的標準PRT干預。
基礎線
在基礎線時執行了未使用定位線索的PRT程序。具體的程序是:干預師選擇了一個孩子感興趣的物件/活動。然后,干預師言語示范了物件/活動的命名,為表達性詞匯提供機會。舉個例子,當兒童對玩具有興趣,不管是看著還是伸手夠那個物件,治療師就會言語示范該物件的命名(例如,“火車”)。當兒童嘗試了發音,或者說了正確的表達性命名之后,該物件就會被提供給兒童。
整個過程會重復應用于兒童喜愛的物件和活動中,每分鐘好幾次。此外,也會拿著物件不提供語言提示,提供孩子獨立命名的機會。
干預環節
在干預條件中,所有的程序都與基礎線時一致,除了治療師會在每次提供言語之前給出個別化的定位線索之外。每次定位線索都會在言語示范之前(少于1秒)給出。定位線索需要提前進行確認,給孩子提供多種刺激直到兒童能夠:1定位在治療師身上;2參與和目標刺激相關的活動。
定位線索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常見的有“擊掌”、“擁抱”、“動作模仿”、“親親”等等。
因變量測量
研究在基礎線和干預時測量了兩組數據:1在言語示范后正確的發音,或者在無言語提示時兒童獨立產生發音的比率(例如,當物件只是在兒童面前被治療師握在手里)2家長對兒童所說詞匯的報告
研究結果
圖表1中展示了兒童在基礎線和干預階段的反饋情況。在基礎線時,所有的兒童正確反饋率都比較低。與之相對,在加入了定位線索后,干預時出現了立即的正確反饋,先是正確的音,而后是正確的詞。
表格3中顯示了定位線索干預之后譜系兒童發音數量的變化。所有的兒童都在定位線索干預后出現了詞語習得的進步。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了定位線索可以促進言語溝通的習得。該研究結果不僅能夠對譜系群體言語教學起到較大的幫助作用,也對了解自閉癥譜系障礙而言十分重要。比如,在干預中確保譜系個體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相關線索之上非常重要。但是注意,定位線索在使用之后也要進行逐步地消退,讓譜系個體最終能夠無需額外定位線索就能注意相關線索,作出正確的反饋。
參考文獻
Brief Report: Using Individualized Orienting Cues to Facilitate First-Word Acquisition in Non-Responders with Autism
2022-06-28
2020-05-15
2020-03-10
2020-03-03
2022-01-29
2020-12-30
2023-02-14
2022-12-02
2020-02-20
2020-01-18
2020-01-03
2022-08-02
2019-12-23
2020-01-03
2022-12-15
2023-01-19
2022-04-22
2022-07-21
2022-12-01
2023-02-08
2020-05-11
2020-05-10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