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文章來源:【公眾號】小丫丫自閉癥;ID號:xiaoyaya-autism
受訪者簡介:Jacob Vorstman;加拿大多倫多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教授
原文鏈接:https://www.spectrumnews.org/opinion/how-polygenic-scores-can-improve-predictions-about-autism-schizophrenia/
作者簡介:AngieVoylesAskham;Angie是Spectrum致力于自閉癥研究的新聞報道。她是紐約大學神經科學博士,范德堡大學本科。
基因變異被認為是自閉癥的一個重要機制,那么基因測序能否準確地預測孩子的自閉癥呢?近年來,自閉癥的生物學研究發現了數百個,甚至上千個基因可能與自閉癥有關。但是,雖然某些基因變異被認為造成某些特定的自閉癥亞型,然而,事實是,某個特定自閉癥亞型,會有那個特定的基因變異,反過來卻不成立。因而,即使進行了基因測序,找到了某個特定的變異,也很難預測孩子會不會有自閉癥。
如何根據基因測序來預測自閉癥的可能性,這篇文章介紹的方法,也許會是一個新的方向,雖然離臨床還很遙遠,很遙遠!
遺傳研究的結果表明,一些突變帶來的結果可能會有多種表型:例如,染色體區域22q11.2缺失的人群中,大約21%有自閉癥,41%有智力障礙,23%有精神分裂癥。
這些百分比反映了這種基因變異在群體中的統計作用,但是,具體到對每個人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則很難說清。這種模糊的關系,引出了一些重要問題:例如,一個孩子如果染色體22q11.2缺失,在診斷之前,是否應該像對待自閉癥孩子一樣,進行早期干預?這個孩子的未來還可能會有什么其他障礙?
在接診了大量22q11.2缺失的個體之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副教授JacobVorstman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他希望能夠更準確地預測他們的成長發育和未來的生活質量。
Vorstman和同事們建立了一種方法,用以預測攜帶22q11.2染色體缺失的個體出現智力障礙或精神分裂癥的可能性,這項工作發表在2021年11月的《自然醫學》(NatureMedicine)雜志。該方法利用個體DNA中與智力障礙或精神分裂癥相關的所有常見遺傳變異,從而計算出一個“多基因變異風險值”(polygeneticRiskFactor,PGS)。
這個方法是基于這樣一個概念:22q缺失的個體,到底是出現智力障礙還是精神分裂癥,可以根據該個體的染色體中,有多少常見基因變異與這兩種障礙相關。PRG最高的個體,最有可能出現其中一種診斷,而分數最低的個體可能性最低。這正是Vorstman和他的同事們所研究的方法。
Vorstman接受了Spectrum的采訪,討論這種方法如何更準確地預測遺傳風險,同時,將PRG這個概念多用于自閉癥的遺傳預測的可能性。
22q11.2染色體缺失綜合征的個體,計算他們的精神分裂癥和智力障礙的PRG,從這個計算中,我們能獲得什么信息?
已有的研究表明,22q11.2染色體缺失的人群,有精神分裂癥和智力障礙的可能性較大。我們的研究發現,這種可能性到底會有多大,部分取決于染色體其他部分的變異。
例如,具有22q缺失和高精神分裂癥PRG的個體更有可能有精神分裂癥。不是25%,而是33%。
同時,有些個體的PRG很低,那么,他們有精神分裂癥的機會從25%下降到9%。
智力障礙的情況同樣如此。在我們的樣本中,有智力障礙的基線可能性為42%。但是,考慮智商(IQ)的PRG時,我們實際上能夠找出出一個亞組,其智力障礙的可能性為63%,比基線高得多,而另一亞組的可能性較低,為24%。
這些數字的準確性目前仍然有待提高,還不能在臨床上應用。但它預示了一定的可能性。
這個方法同樣能夠用于自閉癥的預測么?
假設一個孩子出生時有22q缺失,而我們能夠根據染色體的其他基因變異進行預測,這個孩子實際上很可能有自閉癥——比方說高于80%的可能性。如果這個預測足夠準確,那么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給孩子提供早期干預。
如果沒有PRG的信息,那么,只能根據已有的數據,預測有這種缺失的個體,將來診斷有自閉癥的平均幾率約為30%。這么低的可能性,就不好決定是否應該進行早期干預。也就是說,如果你給10個兒童進行早期干預,其中7個最終不會被診斷自閉癥的兒童,也得到了干預。鑒于早期干預的高強度和相關費用,做這個決定就顯得很重要。
這種方法是否適用于有其他自閉癥相關遺傳變異的人?還有,你能為一個基因來源不明的自閉癥人士計算一個PRG嗎?
使用PRG來預測22q缺失的個體有精神分裂癥或者智力障礙的可能性是有效的,因為,兩種障礙都已經有了足夠的基線幾率數據:任何有22q缺失的個體都有25%的機會出現精神分裂癥。有了這個很高的基線數據,然后再考慮到他們的PRG,綜合起來,這種預測就有了一定的臨床價值。
現在,如果想把這個模型推廣到普通人群——假設在普通人群中,有精神分裂癥的基線機會是1%——那么PRG將作用于一個非常低的基線,這對臨床應用的意義就不大。
換一種方式來解釋一下:如果生活在某個城市,無論什么原因,都會使你患肺癌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假設不吸煙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是0.1%。那么生活在這個城市里,患肺癌的風險翻倍,從0.1%增加到0.2%,這么小的基線幾率,從臨床角度來看,意義不大。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重度、終身吸煙者,假設你患肺癌的機會是15%。然后,你去那個城市生活,你的肺癌幾率從15%增加到到30%。在臨床上,就很重要了。
那么,我們可以將自閉癥的PRG應用于普通人群嗎?當然可以,只是臨床上意義不大。但是,如果能夠單獨分離出一個亞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們有自閉癥幾率都會增加,那么,臨床上可能就有了意義。
比如某個基因變異,大幅度地提高了這個人群有自閉癥的可能性——這種基因變異的數量正越來越多地被發現——那么可以想見,使用PRG能夠提高預測自閉癥的可能性。當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這點。當前,大約10%到20%的自閉癥個體的基因機制能夠被確定,這些人群是驗證這個PRG的最佳人選。
PRG在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的研究中,有什么不同嗎?
一個明顯的實際區別是,PRG還沒有很好地應用到自閉癥的研究。雖然精神病學基因組學項目(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中計算了自閉癥的PRG,但是,當前的版本是基于一個小樣本的研究,比精神分裂癥研究的樣本要小得多。因此,和精神分裂癥不一樣的是,自閉癥的“多基因變異貢獻值”不能解釋自閉癥的遺傳貢獻。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希望使用PRG來研究自閉癥??墒?,因為我們樣本來自不同的地方,自閉癥的表型描述也不一致,所以我們沒有足夠多的樣本進行研究。當前,離目標還很遠。
你認為這個方法還有哪些應用前景?
我個人的興趣還有智商(IQ)和認知能力。IQ和認知能力能夠與自閉癥分開測量,因此這兩種表型的嚴重程度是可以測量的。這樣,就可以評估這些表型(自閉癥和認知技能和智商)與智商的PRG和自閉癥的PRG的關聯性。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自閉癥和智力障礙往往是共同障礙。當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知道,有些人非常聰明,但仍然有嚴重的自閉癥。我們也知道,有些人有嚴重或中度的智力障礙,但是社交溝通能力挺好,而不符合自閉癥的標準。因此,雖然自閉癥和智力障礙會是共同障礙,但不是一定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意思。
原文發表于美國西蒙基金會網站,小丫丫自閉癥項目獲得該網站授權翻譯,聲明如下:
小丫丫自閉癥項目聲明
翻譯本文,并不代表小丫丫自閉癥項目完全同意其中的觀點,但是本著尊重原創的原則,我們力求忠實準確地翻譯?!绹狙景职?022年于美國圣路易斯。
翻譯:丫丫爸爸
編輯:上海洋洋媽
文案校對:桂林毛豆媽,桂林泡泡媽
2022-07-08
2023-03-02
2020-07-15
2020-05-08
2020-08-29
2020-04-14
2023-03-12
2023-01-19
2022-08-23
2022-08-03
2023-01-17
2022-07-28
2020-02-16
2022-08-01
2022-08-01
2020-11-22
2020-11-11
2020-06-26
2020-04-17
2020-09-03
2023-01-04
2020-03-23
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