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熱搜:  小孩自閉癥  孤獨癥癥狀  自閉癥天才  自閉癥治療  自閉癥語言訓練方法

孤獨癥流量門戶 自閉癥機構入駐

一個孤獨癥孩子的母親,這兩年格外艱難

來   源:海洋天堂計劃
關注機構:
聯系機構:
摘   要:當時我女兒在貴陽南明區愛心家園兒童特殊教育康復訓練中心(以下簡稱“愛心家園”)訓練,這家機構成立于2003年,是貴州省首個民政批準成立的針對孤獨癥、智力障礙等兒童開展特殊教育康復訓練的專業機構。除了欠缺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現在她喜歡唱歌、喜歡吹葫蘆絲,會自己做菜、洗澡、洗衣服、乘坐交通工具。
關鍵詞:孤獨癥孩子,行為問題,貴陽南明區愛心家園兒童特殊教育康復訓練中心,趙新玲,貴陽慧靈,貴陽愛心家園



一,在愛心家園做小齡干預


黃習是一名孤獨癥(又名自閉癥)孩子的媽媽,也是貴陽首家大齡自閉癥托養機構的創始人。成立這個機構,是因為她比很多孤獨癥孩子的家長更早明白,她的女兒需要終身照顧和幫助。她希望在自己的機構里,大齡自閉癥人士能夠生活自理,有機會融入社區,甚至得到一些工作機會,有尊嚴地活著。


在采訪中,她用了整整4個小時,向我們講述了她創辦機構的不易:出身底層,家庭條件不好,虧損,其他自閉癥家庭的貧困,工作人員流失,學員習慣改善的艱難……而最近一個幾乎將她擊垮的事情是,前年,她在年近50歲時,終于購買了人生第一套房,恒大的。剛交完首付,恒大暴雷了。


聽到最后,我們突然意識到,帶給她重重艱難的機構和學員,和她家人的愛一樣,成了她堅持下去的理由。以下是黃習的講述:


我在貴陽辦大齡孤獨癥托養機構快7年了,一直虧損,虧了幾十萬,但我和孩子她爸一直都是樂觀心態,以前沒有對什么事情失望過,但為什么事情偏偏落在我們的頭上?


我辦孤獨癥托養機構要從我女兒說起,我女兒是2005年出生的,3個月時診斷出先天性白內障,6個月時做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3歲時,又診斷出孤獨癥和精神發育遲滯。當時,孤獨癥的概念在國內還沒有普及,所以,貴州這邊的醫生是不了解孤獨癥的,更別說如何去治療了。


一開始,我是自己在網上查到的,孤獨癥需要終身干預,還查到了貴陽當地有干預機構,就帶孩子去了。我那時以為,干預就是治療,可以痊愈,跟孩子爸爸決定,砸鍋賣鐵,也要治好我女兒。孩子爸爸是卡車司機,當時一個月收入2000元,但干預一個月,費用接近3000元,常常是親戚接濟我們的生活。


一直干預到2010年,機構有專家來講座。我問專家道:需要多少錢,才能把我的孩子治好?我記得當時專家頓了一下,告訴我:這位媽媽,很多事情,你應該朝前看,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但你說砸鍋賣鐵,也要走上醫治孩子的路。我不贊成這樣做,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希望孩子痊愈,但是目前來說,根本就沒法達到這個效果。

那一刻,我有點明白“終身干預”的意思了,就是這孩子一輩子都需要幫助。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不過我和她爸爸終于還是把心態轉變過來。她爸爸說,他去努力工作,我安心帶女兒做干預。2010年亞殘運會在廣州舉行,開幕式上有個合唱演出,演出成員全是孤獨癥孩子的媽媽。


當時我發現,一些孤獨癥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跟在媽媽身邊。我就問這些媽媽:出門這么遠,為什么要帶著孩子?有位媽媽跟我說,因為孩子大了,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比較嚴重,無處可去,只能帶在身邊。我突然意識到,我女兒以后如果沒有地方接收,也跟他們一樣同樣離不開父母。

那次在廣州,我還參觀了國內最早的公益組織之一,服務成年智力障礙人士的機構慧靈,慧靈總部就在廣州。到廣州慧靈,我發現,學員就生活在社區里,而不是像精神病人一樣被關起來。這讓我非常受觸動。因為當時的貴州,還沒有針對大齡孤獨癥人士服務的機構,孤獨癥孩子14歲從小齡機構畢業后,除了留在家,一般只能去托養機構或精神病院被關起來。我也是家長,我當然不希望我的女兒流落街頭當乞丐,或者被關在某個地方。

回到貴州后,我有了一點意識,想學習如何開辦和運營一個類似的機構。當時我女兒在貴陽南明區愛心家園兒童特殊教育康復訓練中心(以下簡稱“愛心家園”)訓練,這家機構成立于2003年,是貴州省首個民政批準成立的針對孤獨癥、智力障礙等兒童開展特殊教育康復訓練的專業機構。


愛心家園的校長趙新玲很支持,給了我很多機會去到慧靈在全國各地的服務中心,甚至到臺灣和日本學習參觀。打開視野后,我漸漸明白,對孩子的規劃,越早越好,而且一定要清晰,比如她12歲要完成什么,16歲要完成什么,等等。
在我和機構的共同干預下,我女兒5歲時,可以叫我媽媽了,也會主動跟我提要求。后來,我把她送去了兩所普通小學進行融合教育,不過在那里,其他孩子會歧視她,校方也怕承擔責任,就把我們勸退了。最后我帶她去了特殊學校,她在這里更有集體感了,也更自信了。與此同時,她也繼續在愛心家園做小齡干預。


二,大齡孤獨癥服務機構建設


2013年,我女兒已經8歲了,我開始起念頭,想把大齡孤獨癥服務做起來。因為我知道,孩子從小齡機構干預后,有一些能力上的改善;有些能力未達到時,她沒有辦法和普通同齡孩子一樣進入普校,如果天天待在家,是會退步的。我之前家訪過一個孩子,從愛心家園小齡部畢業后回家,晚上不睡覺,不停地扔東西、撞墻,大喊大叫,媽媽全職在家陪著,精神也崩潰了。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一個普通人,三個月不出門,情緒控制和社交能力也會倒退。


這樣的崩潰,我也經歷過。有一次我女兒出不了門,在家不睡覺,哭了三天三夜。我一個人在邊上陪著,那種心情,沒有經歷過的人,沒法理解。但這樣的孩子,你真要帶她出去,一個人也很難完成,因為一不注意,她就掙脫跑了,你根本就跟不上。家長既害怕別人嘲笑,又害怕孩子闖禍,只能在家畫地為牢。

做大齡機構的話,我能參考的就是慧靈,做社區家庭,在普通民居里租賃一套房為一個家庭,配備相應的家庭輔導員和助理,家庭里有不超過6名學員,不是提供保姆式的照料,而是能給予到陪伴、培訓和鍛煉,讓他們自理自立。我當時做了測算,如果每個孩子每月服務費3500元,我起碼要做3個社區家庭,一個家庭6個孩子,也就是總共18個孩子加入,才能維持正常運營。


我家經濟條件不好,這樣一測算,我就比較擔心,沒有做。到了2014年,愛心家園校長趙新玲找我談,說這事必須有人做,既然我學了這么多,愿不愿意來起這個頭?我講了我的測算和難處,趙新玲和一些家長都和我說,大家都有剛需,還告訴我,只要出面,錢的事可以一起想辦法。這句話給了我定心丸,我就開始做了。


2015年9月1號,我們開始試營業。當時我們想注冊貴州慧靈,但遞交申請資料到貴州省民政廳10個月都沒注冊下來,所以一開始,我們是以愛心家園大齡部的名義運營的。后來我們找到貴陽市民政局,終于在2016年11月成功注冊貴陽慧靈,成為貴陽市第一家專為16—59歲孤獨癥人士服務的機構。


剛開始運營時,只有一個孩子報名,也只有我一個工作人員。第二個月,又有一個孩子報名,于是另一位男性家長也加入了。到了第四個月,有三個孩子了,我們就從社區招了一個高中文化程度的家庭輔導員,先送到慧靈總部學習,然后開始介入。


機構注冊成功時,已經有10個孩子了,3個家庭托養,1個日間照料活動中心。日間照料就是早上來下午走,一個月交幾百元。2017年,因為機構注冊成功,我們申請到一筆10萬元的政府財政補助,加上又有5個孩子報名了日間照料,我們就開始招收辦公室人員,短暫實現了收支持平。


但2018年,沒了政府補助,我們就無法持平了。我們的社區家庭托養肯定是要收費的,畢竟孩子一年四季都在我這里,需要成本,但出得起錢的家庭卻又少。日間照料中心里,有的家庭里有兩個殘疾人,你說能收他們的錢嗎?有些是單親家庭和困難戶,你說能收他們的錢嗎?


前期工作人員也不穩定,一開始,我總想招社工專業的大學生,覺得對孩子更有幫助。我就不斷去學校招,不斷培養,結果不停走掉。我這個人不會被困難壓倒,所以我再接再厲,又去招聘。如此反復,粗略算起來失敗了上百次吧。后來我終于發現,日間照料的老師,反而是社會經驗豐富的普通人,比如家庭婦女,更合適。所以我們現在既有專業的社工、特教老師,也有社會經驗豐富的普通工作人員。


到了2020年,我們的隊伍和體系終于趨于穩定。主要是有個比較重要的事,就是貴陽市開展民生工程,要解決十大民生事件,其中一件是建立殘疾人日間照料中心,貴陽慧靈成為一個示范點。從2020年5月1日到2021年7月9日,有30多個孩子選擇到我們這里,家庭不用出錢,政府每人補助服務費1100元,直接給予到機構。此外,政府還有一次性補助了15萬,作為機構建設費用。


三,孩子們的各種問題


難的不光是機構管理,還有孩子們的各種問題。我們的目標是,能力好的實現庇護性就業或是支持性就業,能力弱的可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每一個學員進來,我們都是先做適應性評估,半年后再做服務評估,一年后才開始按照評估計劃給予孩子提供支持服務。2015-2017年間,我們只有綜合課程,主要是應對孩子們的情緒和自理能力。比如有一個孩子,18歲進來,現在24歲了。這幾年,我們對他的最大訓練成果是,去衛生間大便,可以不再弄得亂七八糟了。他剛來的時候,我們數過,要把他擦干凈,得用85張紙衛生紙,現在20張就行了。


還有個女同學,18歲了,跟著單親爸爸,不會洗澡,不會處理月經。我當時去家訪,爸爸說沒錢來上課,我說,我也有女兒,你沒錢我也必須得教出來,不然你走了,她該怎么辦?這個女孩,我們跟蹤了6個月,發現她還是有能力可挖掘的,只是她的表達,家長沒能理解。我們就慢慢教她洗澡,從認識水龍頭開始,細分到50步,拍成圖片或視頻,不斷地訓練,伴隨洗澡的,通常還有洗衣服、晾曬衣物這些配套流程。


2018年開始,我們開始根據孩子們的情況,分成不同的主題小組。比如廚藝組,從出門過斑馬線,乘坐交通工具,進超市如何找到物品,如何支付,買回來之后,怎么清洗、怎么切、怎么炒,一點點地教。這樣,即使以后他們的爸爸媽媽不在了,他們最起碼還能照顧自己。廚藝這個主題,訓練時間可能長達3年。配套的還有興趣愛好課程,比如電音鼓、葫蘆絲、聲樂,戲劇、茶經朗誦、民間傳統文化都涵蓋在里面。從頭到尾,要花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

今年3月,我們還正式啟動了就業工坊,和浙江義烏的一個小飾品商家合作,他們在貴陽有代加工廠,做手繩、發夾和衣服飾品這些,一件2毛錢到6毛錢不等,我們的孩子做好交給他們?,F在有10個孩子加入了工坊,年齡從18歲到40歲不等,能進入工坊的基本上都在貴陽慧靈接受服務三年以上的。會自己乘坐交通工具回家、會做飯、懂規則、有禮儀,就可以進入就業工坊中。當中有5個人,金錢觀念已經很強了,下班了還要回家加班,因為想掙錢買手機。他們現在一個月能掙兩三百,我的目標是,給他們建立生產車間,一個月能掙800到1200元。


不過,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達到這個程度,家長來的時候,我首先告訴他們,我們不是專業的康復訓練師,康復訓練只能去找小齡機構,我們主要是做大齡服務支持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要一點點改變,需要大量時間,不是說你一年投入5萬、10萬,就馬上看得到效果。有些家長聽了,的確就放棄了。


我們這里現在有56個日間照料的學員,有部分學員從未接受過專業干預。有一位38歲的學員就是這樣,他惡習特別多,看見地上的東西,就往嘴里塞。我們用了5年,才改掉他這個習慣。但他到別人家里,還是喜歡拿東西,這個行為改善得就不理想。

但我們家庭輔導員知道,這個孩子其實變了,但這種改變對其他人來說,微小到看不到。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在孤獨癥孩子身上投入也有道理,同樣10萬元,投到一個留守兒童身上,他以后可能變成大學生,但投給孤獨癥孩子,可能他連基本的改變都沒有。


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推動孤獨癥人士融入社會?,F在我們社區家庭的孩子,每天吃完飯,家庭輔導員會帶他們到社區去遛彎,健身,向其他居民問好。所以他們在社區融入很好。端午節,鄰居會給我們送粽子;換季了,會送新鮮水果。這樣狀態下的孤獨癥人士,精神面貌是不一樣的,看起來很陽光、很開心。


現在有些人對孤獨癥孩子有誤解,以為都是高功能,是天才。盡管有些孤獨癥的孩子是高功能,能上大學,但真正能獨立去上班的極少。我作為家長來說,只要他情緒平靜,性格溫和,行為問題較少,能力較弱都沒關系。我不希望他有高功能,比如會認很多字,會彈鋼琴,會唱歌,但是暴力行為很多,自殘行為很多。


四,希望真正為孤獨癥群體考慮


不過即便有政府項目,我們還是虧本。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雖然有政府補助,但我們人多了,員工多了,房子也多了。之前只有兩套房子,人多了就增加到7套,畢竟都是大齡學員,甚至有人身高一米八,體重200斤,空間小了真不行。這些孩子里,有的1個老師能帶5個,但有些學員行為和情緒問題比較嚴重,就需要1:1甚至2:1來帶。


我給你算一筆賬,我們現在老師加上家庭輔導員、家庭助理,員工一共20個,學生是56個,包括2個社區家庭,每個家庭5人,日間照料的學員,22人來自政府項目,34人是自主報名,自主報名的人里,有15人每人每月交500元,還有5人是不繳費的。我的家庭輔導員工資是3200元一人,保險1500元,家庭助理3500元一月,每套房子每月2500元。打包下來,一個月收入4萬多元,但支出接近7萬元。


現在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很多,我也希望進入的機構真正為孤獨癥群體考慮,不要想著在這個行業掙錢,我們這種家庭有了一個這樣的孩子已經是很不幸了。人們都說小齡機構能掙錢。但我做慧靈6年,虧了60萬。有人說,你不掙錢,是你管理得不好。我認為不是這樣,是我投入成本太高了。


我的員工招過來,要先培養3年,第一年入組和學員建立關系;第二年到慧靈總部或者其他地方去學習,第三年才真正達到可以服務孩子。為什么培養這么久?因為孤獨癥人士的問題是不斷涌現的,老師就像消防員,而且是一輩子當消防員,需要應對孩子的各種問題。


現在一些機構,動輒1萬一個月,或者200元一小時,考慮過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嗎?如果能干預好,5萬一個月我也愿意,但你明知,大部分都不可能達到那種效果。這兩年,很多貴州各地的困難家庭給我打電話,我說我真收不下,我收了機構虧損更多、關門更快。我只能建議,你確實有困難,我們教你,不要一分錢,你自己當老師訓練他。


我們這里,平時也很少能得到捐助。因為我們就住在那種安置房里,從3樓到7樓,別人走進來一看,你這個機構好像不正規,過家家一樣,就不太關注了。反而是一些愛心人士,捐了五萬元給場地裝修。今年最大的一筆捐贈來自壹基金.LPL.Cares的10萬塊,準備做一個貴州省心智障礙者的廚藝技能訓練基地。壹基金是通過貴陽愛心家園知道我們的。
政府和殘聯希望我們自主造血,我也很糾結,自主造血和服務社會可以兼容嗎?我不知道,可能是我太理想化了。但慧靈也是我女兒的未來,我不能放棄。


我女兒從小就在機構干預,現在也在貴陽慧靈接受服務。除了欠缺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現在她喜歡唱歌、喜歡吹葫蘆絲,會自己做菜、洗澡、洗衣服、乘坐交通工具。甚至星期天,她會問我,媽媽你要吃什么,我給你煮早餐。所以很多家長都羨慕我。


前一段時間,我有個很久沒聯系的小學同學,不知從哪里拿到我的電話,邀請我去參加他兒子的婚宴,還問我女兒在哪里讀書,上什么大學,工作了沒有?我聽完這個其實也覺得挺尷尬的,但是內心倒是波動不大,因為已經接受了。不過當我心情不好,或者跟老公吵架時,女兒在一旁好像沒有一點感覺,該唱歌唱歌,該吹葫蘆絲吹葫蘆絲,那時候波動會比較大。


我和我老公經常開玩笑,養了一個白眼狼。我們還開過玩笑,覺得我們兩個不在一起,是不是更好,但后來我們覺得,不要開這種玩笑,還是老老實實地面對。


很多孤獨癥家庭,都因為孩子鬧得分崩離析,好在我們家非常團結,從女兒確診后,大家都積極面對。不管夫妻之間,還是其他親人,都有種樸實的愛,有困難了,就伸出援手。我和孩子爸爸從來沒考慮過生二胎。以前想過,以后女兒能不能由堂兄弟姐妹來照顧?,F在不會這樣想了,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還是只能走機構這條路。


有家長建議我,給孩子成個家,因為周圍也有大齡孤獨癥人士成家的。但我還是想遵從女兒的意見,如果到了一定年齡,她真有談戀愛的想法和需求,我會支持她,但如果沒有,要靠大人來促進,我不會走這條路。我還是會尊重她。


我今年快50歲了,前年才在家人的幫助下湊齊了房子的首付款,買的是恒大的房子,剛剛交完首付,恒大就暴雷了。我和孩子她爸都是社會最底層,我們那么努力,一套房子對我們來說,不但是我們的保障,也是我孩子將來的保障。


這種很絕望的心情,媒體采訪我時,我都不敢講,畢竟我現在是貴州省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的秘書長,又是貴陽慧靈的負責人,我想要帶給別人希望。我有時候會想著,在機構的學員里,跟了4年以上的,就有12個,他們跟著我,就是我的責任,我不能放棄。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展開全部

來源機構專欄sign up

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
機構簡稱:海洋天堂計劃
成立時間:2010年12月03日
區     域 :廣東
單位性質:社會公益機構
優勢課程:公益事業
最新文章
1被社會隔絕的2000萬人和身后無形的「墻」
2壹基金藍色行動——關注孤獨癥人士全生涯需求公益論壇
3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計劃:傾訴,比我們想象的更有力量

作者專欄sign up

羅開菊
羅開菊
人物性質:診治醫生
所屬單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人物特長:診治醫生
區     域 :湖南長沙市
單位性質:公辦診療醫院| 殘聯定點機構| 科研學術機構| 事業單位
熱點文章

相關文章sign up

相關論文sign up

相關資訊sign up

相關視頻sign up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