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在過去的近四年里,我們家就像旋轉門一樣,不停地圍繞著孩子的行為治療打轉。
我的兩個孩子,Greyson(5歲),Parker(3歲),每周要做大約20個小時的強化干預。在我的生命中,我的思維因自閉癥而得以千百倍成長。
撫育自閉癥孩子,很多情況和方法是反直覺的,有時候我說或者做了一些不認為會起作用的事,但卻很有效。
下面送上一些我在日常中用來幫助孩子減少發脾氣、增加理解力、聽從指令并且因此感受到了快樂的小技巧。
另,沒有一種技巧適用于每一個孩子,也沒有干預的速成之路,但不管孩子是否患有自閉癥,很多技巧對多數孩子都會管用。
很多孩子對離開自己首選的活動地點或喜歡的活動都會有困難。對Greyson來說就有這么一處地方——隔壁公園。每當想到我們要離開那里時的情景,我就感到特別恐懼,不太愿意帶他去那個地方。并且我兒子的情緒行為變化莫測,有時他會尖叫著把自己摔在地板上,或者試著跑進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以此來逃避我,要么就是用他的小鞭子打我——這讓我很傷心,也會被他嚇到。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這種狀況,那就要學會使用定時器:在改變某個活動/場所的時候,你的孩子也許需要5分鐘、2分鐘或者1分鐘的預警。這能幫助孩子做好過渡準備。
我們在手機上設置了計時器:
“還有5分鐘你就要洗澡了?!?/p>
“還有2分鐘我們就要離開公園了?!?/p>
這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控制,當定時器關閉后,你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設置一次。像這樣練習了兩周后, 我們才逐漸看到效果。
現在我們使用這個方法有些年了,它一直都很管用——設定好你的界限,堅持并遵循下去。
我們的孩子在得不到當下他不應該得到某種東西時會大發脾氣,比如玩具、零食,或者要求立刻去某個地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等。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會采取“先……然后”的句式,這能通過激勵的方式,幫助孩子先完成任務。
“我們先吃完午飯,然后就可以出去了?!?/p>
“我們先清理干凈,然后就可以去公園了?!?/p>
你可以口頭表達,用圖片,或者寫在擦寫板上,具體要根據你孩子的需要和能力來定。
很多自閉癥孩子用圖片來思考,因此可以將圖片作為一種最初的代入方法
圖中示范的是一個簡單的短語,它可以給孩子提供思想結構,并能幫助他們在眼下就能跟隨指令。通過這種方式,孩子能準確明白他們需要做什么,有助于減少他們的沮喪。對5歲的Greyson來說,這有一種吸引力,他花了約兩個月的時間才明白,只要第一次就做到了被要求做的事,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過該方法對3歲的Parker沒用,因為他對語言的理解還沒到哥哥的程度,掌握不了。不過我們依然繼續使用這種方法,因為終有一天當他掌握之后,會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用言語肯定孩子的正向行為并鼓勵他們繼續,比如,一個孩子在公園里把秋千讓給了別人,你可以說:“我真的很喜歡你跟那個小男孩分享秋千,一起玩耍?!?/p>
能夠意識到孩子做出了他們原本不擅長的,如分享、安靜、跟隨指令等行為很重要,要用語言告訴孩子,讓他們知道你有在注意他們做出的這些正向行為。
如“我喜歡你跟Parker分享你的卡車”、“你整理了積木,做得很好!”,讓孩子們認識到良好的行為,能增加這些行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請注意:這條對老公同樣適用)。
當你面對一個小孩時,可能總是會說:“不行,把它放下,不許這樣做,把它放回去,不能拿那個,不能吃這個,不行不行不行”。殊不知有時候把焦點放在好行為上更重要,贊美就是最好的強化物。
但對一些孩子來說,沒有實際的獎勵,贊美毫無用處。因此,贊美他們并不會增加良好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得找一些強化物了,有時給他們一塊糖果或一張貼紙,還可以把這些獎勵累積起來以換取更大的回報。我聽到有人會說,“我不喜歡賄賂孩子”,但對我來說,這就像一張工資支票——不管是情感上的、經濟上的,可以吃的,我們都是為了報酬而工作呀!
你們中有多少人曾眼睛發紅揮著拳頭對孩子吼叫過?
盡量減少說“不要”、“停下”的頻率,舉例,對一個可能聽不見“不要”,或者不確定到底哪里可以走的孩子來說,“走在人行道上”,會比“不要走在草地上”更有效,因為這樣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希望他們做的是什么。
以此類推,你可以用“請安靜”替換“不要再叫了!”,用“只能在紙上畫畫”代替“不要再桌子上畫畫”。
這種模式跟我們大多數家長慣用的方式是相反的,但對孩子更有用。
當Parker不愿意我把他的一輛小車給哥哥玩時,就坐在地上大叫,對此我采取的方式為:忽視。
當他安靜下來跟車玩的時候,我馬上表示了贊許:“你像這樣做很不錯!”
我知道,對孩子尖叫、把自己撞向地板的行為不理不睬,剛開始你多少會感到有點別扭。但其實當孩子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所追求的就是你的注意力,此時你給出任何反應都會強化這種負面行為,但如果你置之不理,他們就會知道這樣不管用,然后意識到只有好的行為,才能獲取你的注意力。
這對我來說很難,當你孩子的行為失去控制時,保持冷靜就變得尤為艱難,你會第一時間就想下意識去跟隨,然而這樣也會讓人感到精疲力竭以及沮喪。我自己會深呼吸,即便我整個人內心已經炸了,也要確保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是冷靜的。
我會提醒自己,你是一個成年人了,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改善自己的行為,那么你自己也必須能做到。
孩子們并不總是能用語言來表述他們想要什么,而且這對他們來說也可能是非常沮喪的。我已有了多年的實踐練習,下一步需要更多的包容、冷靜和耐心,對孩子以身作則。
自從我的兩個孩子開始行為治療以來,他們比以前快樂很多,沮喪少了,也學會了更多的相互理解。
記住,育兒就像是一場狂歡,而且我們所經歷的大部分艱難只是一個階段,它終將會結束。
2023-03-10
2023-03-09
2023-03-09
2023-03-06
2023-03-04
2023-02-24
2023-02-24
2023-02-20
2022-08-23
2023-03-03
2020-01-19
2022-10-28
2023-02-10
2020-02-04
2022-08-01
2023-03-09
2022-04-16
2020-12-20
2020-04-17
2023-01-10
2023-03-04
2020-05-08
2020-03-24
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