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語言的發育過程有很多階段。這些階段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共同發展道路,不會因為各國語言差異或者聽力障礙等就跳過。
但是對于語言障礙兒童來說,由于缺乏信息、溝通質量和數量不足以及其他多重障礙等多方面因素,往往會出現語言發展的停滯。而語言發展方面就需要外界及時且適當的進行干預和引導,這些干預和引導的方法和重點就是我們今天主要要談的內容。
孩子年齡以及對應的語言發展速度雖然是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發育有個體差異,有些孩子比較早,有些則相對較晚。
比起年齡所對應發展的速度,我們更看重的是孩子是否能夠在他們現在所處的語言發展階段中獲得更加豐富生動的語言。
在此階段親子之間的依戀和信任關系中形成了“共情“和”情感交流”。充分運用肢體語言、表情和動作,與孩子玩耍,建立親子關系,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并為用語言交流的產生打下基礎。
這個時期,孩子會注意到各種環境聲音、人的聲音、說話的手勢語等,開始明白各自的意思。主要通過模仿,通過與成年人的互動,對話活動逐漸形成。因為這個時期是孩子經常模仿的時期,所以比較自然運用模仿的能力。
此階段的關鍵就在于對于不同交流能力的孩子,如何建立適當的交流關系。
因此我們需要發現孩子現有的能力與不足,給與孩子適當的干預和引導。此時的重點并不在于能說多少詞,能不能說清楚,而更重要的是交流關系能否建立,即使是從簡單的模仿和互動開始。
逐漸學會如何用手勢和口語來表達看到的事情,并可以建立簡單對話關系。
對孩子來說,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就是眼前發生的事情。比如孩子看到一只可愛的小狗,很感興趣,大人往往會用幼兒,比如“汪汪”之類的詞。當這樣的場景反復出現幾次后,狗和“汪汪”這個符號就被會聯系在一起,下次大人說“汪汪”時,孩子就會聯系到狗的形象。
此外,下次寶寶看到另外的一只狗,雖然外觀有一些區別。但是,逐漸會意識到這也是狗,慢慢就會形成“狗”這個概念。我們稱之為“初級概念的獲取”。所以在這個時期,非常重要的語言發育過程是詞語和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
孩子會在這個年齡階段中逐漸理解發生的事情、行為和情緒等相應的詞語。并通過模仿大人嘗試自己需要的表達方式。
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是很難學會語言的。通常從模仿肢體語言開始,然后逐漸用語音和手勢語等來模仿大人說話的大致方式,此過程的關鍵是對表達方式的模仿學習而不是單純的對發音的模仿,而這時不斷運用構音器官,恰恰對今后發音功能是有重要意義的。
同時,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當前的事情、自己的行動和要求。也可以簡單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熟悉的人可以連續進行簡單應答,能夠理解關于自己或家人之前發生過的事。
逐漸出現兩詞句或三詞句等等,甚至和大人自由地交流。此階段也是孩子逐漸對事物以及事物所指代的語言符號之間的對應關系的習得過程,換句話說就是“事物與詞”間的對應關系的建立過程,此過程是孩子能夠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語言化的關鍵。
此階段是幼兒期后半期的階段,也是進入小學之前必須跨越的語言發展階段。以上這些能力的獲得至關重要,此時的重點已不再是“事物與詞”的對應關系,而是“詞與詞,詞與句子”之間的各種關系。
這些更為復雜的關系也是前一個階段的延續與發展,也是進一步習得語言的基本條件。
此階段,孩子并不像之前的階段僅僅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孩子開始對故事,連環畫等非自身經歷的事情產生興趣,會提出“這是什么?為什么?”諸如此類需要用語言來解釋的內容感興趣,也恰恰在解釋說明的模仿、運用中逐漸掌握詞語,句子之間的關系。
2023-02-27
2022-12-27
2022-12-14
2022-09-21
2022-08-10
2022-08-04
2022-07-19
2022-03-03
2021-12-31
2022-11-08
2021-12-30
2022-08-03
2022-11-14
2020-02-28
2020-01-01
2023-02-15
2020-11-18
2021-05-13
2023-02-20
2021-06-17
2020-12-28
2020-07-20
2022-12-09
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