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不看人”“眼神飄忽不定”,是孤獨癥孩子的重要特征之一,他們總是回避他人目光,這就會導致孩子跟別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進而導致溝通能力越來越差,融合機會越來越小了。
眼神,是建立溝通的基石。在孤獨癥教學干預中,眼神交流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兒童只有建立好眼神對視和眼神交流等能力,才能更好地發展其他更高層次的能力。
今天給大家帶來星空半步教研中心教學督導楊瑞老師分享的關于眼神對視和交流的幾個要點,教大家怎么提升孩子的眼神交流能力,供大家參考。
很多機構在進行培訓和教學示范時,會通過指令“看著老師”的方式確認學生的注意力,覺得學生看了老師,就是注意力的表現。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其實孩子看你,不代表真地在看你,更不代表注意力。當你發出指令,學生只是在完成指令、慣性看向老師,根本沒有用心,可想而知這時候發出的指令,是無效的;
同理在家里,當孩子不執行的時候,可能他的注意力不在,家長剛才說的話也是無效的,舉例:
家長確認某個指令是孩子能夠執行的→喊他→孩子慣性看過來→家長讓他去執行→孩子沒執行→家長重復說的話(可能重復到“上火”);
孩子可能在多遍重復的情況下→聽到指令→執行;
孩子可能發現家長語氣或者行為上的變化→聽到指令→執行,此時,容易產生的心理,你看他都明白,就不去做;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判定該指令無效,會重新獲取學生的注意力,重新下發指令,學生執行。
面對面:主動去尋找孩子的眼神;快節奏上課時,手擋,迅速帶回,保持原有節奏;強化物吸引;
其他時候:主動去尋找孩子的眼神;根據孩子當下的狀態,確認是否可以在他看別處的情況下,發指令;
眼神交流和眼神對視,是有區別的,教學中,“眼神”依然是重要的。
打招呼的時候:眼神先到+手勢,再動嘴(孩子看你),這個時候需要注意,我們可能要先蹲 下來,跟孩子的眼睛處在同一高度;
在跟孩子玩兒的時候:拿出一個玩具的時候、換下一個玩具的時候、玩兒的過程中夸 獎他的時候、給孩子好吃的時候;
孩子跟家長提出需求的時候:幫忙撕開包裝袋、幫忙拿高處的東西、蕩秋千想要你推 他的時候,等等。都是要有眼神對視的,同時可能還會有眼神上的交流,比如,很期待你快 點打開包裝袋,會有情感上的表露。
一階段:提要求是關鍵,先要求看眼睛,再給仿說提示;
二階段:提要求進一步,提要求可以在開始/結束看眼睛;
三階段:句子式的提要求,可以要求開始/中間/結束看眼睛。
我們成人會把不同的任務列為相似任務,其中一個會,其他的就都會,但是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每一個都是新的任務新的挑戰,不可等同。不要覺得我在某個任務中展現了一個能力,這個能力就能在其他任務中展現。
每一個都是新的,不可等同
如:水果塔的游戲,孩子已經能夠熟練的進行輪流游戲,且有眼神關注;
游戲換成蔬菜塔的時候,眼神的關注以及游戲規則需要重新建立和引導。
我們期望在盡可能多的游戲中,能夠通過大量的練習,縮短建立和引導的回合數,讓孩子能夠在同類型游戲中迅速轉換。
最終,我們希望孩子遇到一個新的相似游戲后,看到就能明白大概是要怎么玩。
2022-04-22
2022-12-29
2022-05-06
2022-03-03
2021-01-30
2020-06-28
2022-10-14
2023-01-08
2023-01-12
2020-05-19
2020-07-19
2023-02-07
2022-12-22
2022-06-19
2020-09-01
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