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原標題為:《實錘了,貓主子的察言觀色能力不比狗子差,它只是不想理你》。
人類有大多數動物沒有的技能,那就是看眼色和看得懂伸出一根手指的意思。
當我們給1歲大的小朋友用眼神,或者用手指指著什么東西的時候,他們能立刻明白我們指示的是視線,以及手指延伸線某處的東西,而不是眼睛或手指本身。不能理解這一點的人類往往患有自閉癥。
可是在其他動物里,能明白眼神和手指意義的就屈指可數了。猜猜看什么動物能理解人類眼神和手指的意義呢?
先幫你排除一個選項吧,人類的近親黑猩猩不懂人類眼神和手指的意思。
那什么動物能讀懂人類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狗。
1998年,匈牙利布達佩斯羅蘭大學的 Brian Hare 和 ádám Miklósi 通過實驗發現,狗狗的“人臉識別”能力相當驚人,它們能夠通過人類的眼神和手指判斷出食物的位置,做到了黑猩猩都做不到的事情。
大多數動物不會對視,因為對視是一種挑釁的表現。
狗狗能夠不懼和人類對視,并且利用它來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這點非常難得。他們的研究發現打破了“只有人類才會看眼色”成見,吸引了全世界學者的興趣,引發了對狗狗的“社會認知”能力的研究熱潮。
和人類朝夕相處、在數萬年前被馴化的狗狗能夠熟練使用智人這款操作系統,那么貓咪呢?
人類在幾千年前被貓咪馴化了,終日以吸貓為樂,照理說貓咪應該也能明白鏟屎官的眼神和手指指示吧。
可是,過去幾十年里,很少有研究發現貓咪具有察言觀色的能力,也就是和狗狗一樣的社會認知能力。這主要是因為,狗子是取悅性的狗格,很容易合作,是很好的實驗對象。
因為主子不配合,研究人員總是不成功。但是在2005年,Miklósi 和同事終于艱難地做成功了一次。
他們在貓咪的鏟屎官家里做人類一根手指指示的實驗。實驗結果有喜有憂。喜的是,的確不少貓咪能夠讀懂人類手指代表的意義。但是憂的是,一半的貓咪的態度就是“你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豈不是很沒有面子”。它們不甩行為鬼鬼祟祟的兩腳獸實驗員,完全不配合實驗,直接告辭。
這個經歷讓 Miklósi 本人也深感泄氣,他一度發誓再也不和貓玩了。在《科學》的采訪中他表示:“大家都試過了,但是大家都放棄了。有整整十年里大家沒有再研究貓咪”。
Miklósi 的同事、羅蘭大學的資深鏟屎官 Péter Pongrácz 則沒有放棄,他甚至自掏腰包,用自己的錢研究貓咪能不能讀懂人類的眼神。
他和同事測試了41只有鏟屎官投喂的吃貨貓咪。他們用貓糧當作誘餌,隨機放到兩個碗中的一個里,然后實驗者用眼神暗示有食物的碗,看看貓咪能不能根據實驗者的眼神找到食物。
你可能想問,貓會不會循著食物的氣味找到正確的碗呢?這點研究者也想到了,他們用相同的食物涂抹空碗,這樣兩個碗都有一樣的氣味。
結果,70%的情況下貓咪能夠利用人類的眼神,甚至是人類視線的短暫停留找到食物,這個比率和狗狗差不多。這個實驗首次證明了貓咪和狗子一樣,也能夠讀懂人類視線。這項研究發表在2019年的 Intelligence 上。
Pongrácz 認為,“這證明貓咪有能力和人類進行復雜的溝通?!边@個研究結果是人類的一小步,但卻是貓咪演化的一大步。
非洲野貓(F. s. lybica)是家貓的近親
要知道,家貓的祖先以及家貓的近親非洲野貓(F. s. lybica)都是相當自閉的生物,它們領地意識賊強,而且超級反社會,除了生孩子基本一輩子不相見。和這樣的祖先和近親相比,貓主子們已經很社會了,對你已經很客氣了。
此外,在這個研究中幼貓的成功率比成年貓要高,這再次說明成熟的主子是不容易為了恰飯而屈尊的。
當然,Pongrácz 也承認,在這個實驗里最初大約一半的實驗對象完全不配合,它們不是鉆到通風管里,就是鉆到沙發底下,或者對兩腳獸又抓又撓。最終,99只貓咪里,只有41只能提供有效的實驗數據。
貓咪不僅能夠理解人類的眼神,還有證據顯示它們對鏟屎官還是付出了感情的。
2019年,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者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發現,貓咪實際上對鏟屎官相當依戀,就和小朋友依戀母親一樣。
他們怎么證明的呢?
像這樣,研究者在實驗室里放一個奇怪的風扇,上面纏繞著彩色的帶子。大多數貓咪看到這個發出颼颼噪音的怪獸就秒慫了,躲到鏟屎官身后。
這時候,鏟屎官上前開始用幼稚園腔和風扇聊天,和它說“這真是個棒棒噠風扇啊,好可愛啊。主子你要不要過來和它認識一下???”
然后,貓咪就會鎮定下來,靠近風扇,就像小朋友經過依戀的大人安撫后,敢于接近陌生人一樣。
這些研究說明,貓咪為了更好地控制鏟屎官,開始降低貓格體會鏟屎官的心思,完成了自我馴化。從另一方面來講,人類或許也是這樣完成自我馴化,開始互相理解,減少了原本的攻擊性的。
德國萊布尼茲農場動物生物學研究所的行為生物學家 Christian Nawroth 就持有這種觀點:“如果發生在貓咪身上的自我馴化也同樣發生在人類身上,那將是很有趣的事?!?/p>
最后,贈送給你一個和主子溝通的技巧。
Pongracz 在 2019年的這篇論文中介紹,經過多年研究,研究者們發現貓咪對一種聲音有很積極的反應,因此在做實驗時經常用這種聲音勾引貓咪,吸引它們的注意。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聲音不是喵喵喵(成年貓只對人類喵喵叫,成年貓之間不喵喵叫,因為顯得不成熟),而是—— “嘖嘖”。
人和貓的故事可能是這樣開始的,一個罵“喵喵”,一個罵“嘖嘖”,罵完后都覺得對方叫得挺萌,于是就正式在一起了。
文章來自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作者:七君。
2020-05-02
2020-12-08
2021-07-10
2023-03-03
2020-10-24
2020-10-25
2022-08-16
2022-09-18
2020-02-06
2022-08-03
2021-12-31
2022-07-21
2023-02-20
2020-02-27
2020-01-03
2020-02-08
2021-01-01
2020-10-29
2020-03-24
2020-10-27
2022-11-23
2020-04-24
2020-05-08
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