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導航:
微信掃一掃分享
2019年這一年,在廣州愛樂童與廣州大米和小米的日子,見面最多的家長大概就是子墨媽媽了,很健談,很隨和,跟所有圈內家長一樣:很耐心,很努力,很辛苦。記得子墨媽媽炒的豬心特好吃,我還請教了制作方法,可惜一直沒有做過,現在已經忘記了,我不是一個很好的徒弟。子墨媽媽來自衡陽,我來自益陽,老鄉見面,自然話題特別多,多次聽子墨媽媽談起子婧,從未謀面卻感同身受。
我家也有一個哥哥,在妹妹被鄒小兵先生診斷為自閉癥后的一年內,情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績直接下降,與同學打架,脾氣特別暴躁,已經到了老師打電話要求我們去給哥哥去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去檢查的地步了。2019年,媽媽在家全職培哥哥,我就天天帶妹妹去市區做康復,在這一年認識了子墨媽媽,幸而子婧長大了,懂事了,這是家庭的幸運。感謝你們的付出。
原創 嚴子婧
我的家很小,爸爸、媽媽、弟弟和我,樓下的山茶與石子路,樓上一個三居的家,這就是我那個小小的家,這就是我的全世界。
爸爸是政府的工作人員,媽媽曾經是一個麻醉科醫生,但自從弟弟被檢查出自閉癥,好像什么都變了,又好像什么都沒變。媽媽辭掉了工作每天都陪著弟弟,爸爸更加賣力工作,每天都加班、應酬到很晚。
家,漸漸模糊了
在我四年級時,媽媽每天都忙于查找各種資料,到處奔波,希望給弟弟一個更好的康復環境, 她準備了一個很厚的本子,里面整頁整頁地寫著康復方法。
后一年,弟弟的癥狀更加嚴重了,媽媽沒有辦法,只能拼命去找一些在這個小城市為數不多的康復機構,這使家里的生活因為大量的的治療費,變得十分節儉,可這又是我最不懂事的一年。我的成績下滑得很厲害,我情緒也漸漸變得很不好。
但父母又在這一年,選擇帶著弟弟去到廣州治療。我默默答應著,但自己心里很清楚,我又要回到五歲時 ——母親因工作而常年待在外地,只有我父親生活在這個小小的家。
據我的記憶里那是一段不太愉快的時光。我開始變得懶惰、頹廢,父母給我報的課也不想去上。
直到,母親給我打了一通長達40分鐘的電話。我記不太清具體說了什么,只記得我們當時都哭得很厲害,我在那通電話里,感受到了母親無盡的壓力與無奈。
家,慢慢缺失了什么
兩年,是母親答應我回家的時期。2018年,我目送著母親和弟弟暫時離開了我們的小家,暫時離開了我小的世界。
兩年,對我來說,太漫長了
這兩年的大多數時光,只是我的石子路,只有我的山茶,只有我的三居室,只有我的陽光、云層、星空、夕陽......蠻難熬的......
2020年10月,是母親回家的時期。弟弟漸漸變得活潑了起來。媽媽開始與朋友一起去幫助更多像弟弟一樣的星星,爸爸除了年底有些忙,其余時間還是很閑的。
家
我熟悉的那個小家
又漸漸清晰了
那一切美好
不上有我
更有我們
2020-11-27
2022-07-07
2020-08-10
2020-05-01
2021-04-28
2021-07-02
2022-12-20
2022-08-23
2022-10-28
2020-01-18
2020-02-02
2021-12-31
2022-12-22
2020-03-01
2023-02-24
2020-06-27
2020-07-18
2020-09-27
2020-03-10
2022-04-21
2020-09-02
2021-05-24
2023-03-01